正文 第10章 結交各式各樣的朋友(1 / 1)

古言道:“萬兩黃金容易得,知音一個也難求”、“能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些都是說明知己朋友難覓。這樣是不是說就要少交朋友呢?或者一味強調交友的審慎,就認為這個也不可靠,那個也信不過呢?當然不是。人既然生活在大千世界之中,處在各種社會關係之中,交友是必然的,不但要有生死與共、患難不移的朋友,也要善於和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甚至是反對自己的人交朋友。

廣泛交友,同心同德,和平共處,是恢複人類本性的具體象征。而談到兄弟般的友誼,則是男性交往中最親密的形式。它經受了嚴峻的考驗之後,便有著堅實的基礎。它具有親密的父子之情和友愛的同胞之誼。任何一方都可以己之長,對另一方進行不客氣的指導和批評,也由衷地為對方的進步和成功而歡欣鼓舞。當一方感覺不適,舉止失當或感情脆弱時,則馬上從另一方得到同情、忠告和鼓勵。對方則會立刻冷靜下來,仿佛注入了新養料和血液。無論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知己朋友都能夠同甘共苦。朋友之間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競爭,一個人的成功,就是兩個人的勝利。

友誼是一條越挖越深的地道,沒有回頭路走。

當今為人者既要廣泛交友,又要審慎選擇。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正如魯迅先生曾經說的:“我還有不少幾十年的老朋友,要點就在彼此略小節而取其大。”略小節,取其大,就是不斤斤計較小節,而要從大處著眼。看人首先看大節,不是盯住對方的缺點錯誤不放,而是用發展的、變化的觀點看人。如果不能略其小,取其大,就不能與人為善,也就不能全麵地客觀地評價一個人。就可能一葉障目,不識泰山,就可能把朋友推開,就可能得不到真正的友誼。

毛主席胸懷博大,善於結交各種各樣的朋友。青少年時期,一張《二十八劃生征友啟事》,他和蔡和森、陳潭秋等人組織了新民學會,結交了一大批有誌之友。投身革命後,有朱德、周恩來等一批親密戰友在他身邊。同時,毛澤東還與李淑一、周士釗、柳亞子等許多平民百姓、民主黨派人士交朋友,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通過朋友,他掌握了社會各階層各黨派的情況,這種友誼為發展統一戰線,製定黨的方針政策,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見“兼昕則明,偏聽則暗”,結交各式各樣的朋友,對於取長補短,開闊視野,活躍思維,都是有益的。

唐代畫家吳道子出身貧寒,後被唐明皇召入宮中做供奉,與將軍裴曼、長史張旭結交為友。在洛陽,裴曼請吳道子到天宮寺作畫,並厚贈與金帛,吳道子婉言謝絕,隻求觀賞裴旻的劍術。於是裴曼拔劍起舞,吳道子“觀其壯氣”奮力揮毫,寫出了絕妙的草書。這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廣泛結交不同身份、不同職業、不同愛好的朋友,有時也能相得益彰。

朋友間不應以金錢財物為重,而要以道義相交,氣味相投、誌趣相通為重。朋友間還應拋棄庸俗的惡習,不要把友誼沉浸在利己主義的杯水中。讓友誼的春風掃蕩掉那些陰霾汙濁之氣,將清新自然吸進每個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