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交際也是一種責任(1 / 1)

一個人即使為協調人際關係做出了很多努力,事實上仍然不能完全免除同別人的衝突。隻要人們之間發生交往,就會或多或少產生矛盾,這是由於人的天性所決定的。

發生矛盾的原因不外乎這麼幾點:

(1)觀點不同。這是人們之間發生衝突的最主要的原因,多見於領導成員之間,也經常發生在學術界。

(2)趣味相異。這類衝突多發生在同事之間、鄰裏之間。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誌趣不同的人是難以建立密切的聯係的。

(3)感情不和。這類衝突主要發生在親屬之間,如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父母與兒女之間的矛盾等。

(4)個性抵觸。性格、氣質不同以至相反的人,相互之間也會產生衝突。產生矛盾的原因很多,但是有矛盾後就要解決,不能置之不理。

怎麼解決矛盾呢?主動承擔責任不失為一種方法。

比爾是個職員,品德不佳,不但做事不認真,而且經常借故請假。

有一天,比爾收到經理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上說:

“我一直以平和的態度對待你,凡事都抱著寬容的態度來處理,事實證明,我這種做法錯了!如果我再不對你的所作所為進行提醒,不但對公司不利,對你自己也有害。你今天的態度根本是在欺騙你自己,對人生也欠缺思量。

“每個人的心中固然會隱藏著煩惱和悲哀,但你卻不敢正視,一味逃避現實,自甘墮落。這種鬆散的態度可以偶爾為之,不過,人生並不是這麼簡單的,如果長期這樣鬆散下去,不久你就會發現你已經被自己、朋友和社會拋棄了。如果你對這份工作不滿意,不想幹也沒關係,但是,千萬不要悲歎自己的不幸,不要歸咎他人,不要埋怨杜會上缺少人情味,不論在什麼環境之下,都不要存有依賴他人的心理。

“人的一生總有許多不如意的時候,沒有必要怨天尤人。人生是孤獨的,你要牢記,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以外,一切都不可靠。這些話即使我不說,相信你也一定能懂,但我若不將它說出來,心裏會一直過意不去,所以我才寫了這封信給你。你心裏也許有許多話要說,如果你願意,可以把你心中的困擾告訴我,不論什麼時候,都歡迎你來找我。

“我給你10天的時間,在這個期間,如果你能改過自新,公司依舊十分歡迎你,要是過了10天,你仍然沒有回答我,還是過著自欺欺人的生活,你就不用回公司了。你可以到你要去的地方,做你要做的事。我在此靜候你的圓音。”

看完信後,比爾才發現這個世界竟然有人這麼關心他,禁不住痛哭失聲。此後,他在態度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同以前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打算批評別人之前,要懂得鞭策自己,隻有以批評自己的方式來批評他人,才能見效。

批評別人是這樣,日常交往也是這樣。當交往中出現緊張局麵的時候,不要把責任全推到別人身上,在責怪別人的同時,也要返過頭來檢查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也存在問題。

在交往中與人產生矛盾,就算不是你的錯你也得去承擔一些責任,坦誠地與別人相處。不要妄下定論,這樣隻能傷害他人,同樣也害了自己,你注定無法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圈,這將成為你成功的最大的絆腳石,你也不會是一個完整的人。

以下是關於化解矛盾的經驗之談:

(1)不計較。一個不會與人斤斤計較的人,別人必然喜歡與他為伍;反之,凡事惟恐自己吃虧,處處用心防範別人的人,別人同樣地防範他。

(2)不比較。人比人氣死人,凡事喜歡與人比較,隻有徒增苦惱,須知世間事永遠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3)有禮貌。不管做任何事情,如果能以謙卑的心,虛心求教,別人必然樂於指導。

(4)要微笑。微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也是人與人最好的溝通橋梁,時常以笑臉迎人的人必是最有人緣的人。

(5)肯吃虧。吃虧一時,卻能得到永久的心安,吃虧便是福。

(6)要厚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人,凡事寧願自己吃虧,但是能獲得別人的尊敬。

總之,化解矛盾要首先從自己做起,記住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要走進別人的心靈,自己就要首先敞開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