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多和別人溝通(1 / 1)

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許許多多的人,隻是有年齡的差距而已,便彼此敬而遠之,由於他們認為對方的想法和價值觀與自己大相徑庭,因此雙方也就不會坦率地談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隻有外表的粉飾和諧。然而,常常在雙方打開窗戶說亮話,坦誠地交流思想後,才發現還有忘年之交的朋友。

良好的人際關係依賴相互的了解。人與人之間的了解依靠彼此在思想和態度上的溝通。許多人苦於自己的意見不被采納,其實是由於自己不肯和別人溝通意見,沒有掌握“自己的意見怎樣才能被人采納的策略”的緣故。

一家化妝品公司的老板費朗索瓦說:“人際關係因摩擦之故而有所發展。”費朗索瓦過去有位助手,此人做起事來太遲鈍,算得上是充而不聞視而不見,且愛左顧右盼;受批評則滿不在乎,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受了表揚還是這副德性,既不欣喜,也無感謝之意,甚至老板當麵鼓勵他,他也隻當是耳邊風。

費朗索瓦曾經想過無數種方法,試圖糾正助手的這種惡習,但無濟於事,他毫不理會。終於有一天,公司損失一筆大買賣,費朗索瓦認為責任在於助手辦事缺乏效率,以致貽誤商機,於是他大發雷霆,而助手本人也覺得受了天大的冤枉,和老板爭吵了起來。

待兩人冷靜下來細想,卻覺得對方的憤怒並非一點道理沒有,自己的一些理由也不一定能站得住腳,於是費朗索瓦主動邀請助手到家小聚,推心置腹侃侃麗談,兩人最後化幹戈為玉帛,成為一對好朋友。

因為這次衝突,反而促使了兩個人的互相溝通,從此以後,雙方能直言不諱地就某些問題交流看法,一唱一和。

要別人采用你的主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候還會因意見不合而鬧得不愉快,因此,與人加強溝通,及時“推銷”自己的見解也是一種才能。

與人溝通之前,有一件事情不要忘記做,那就是對對方作出一些判斷。怎樣判斷一個人呢?可以問許多個為什麼。例如,他在別人落難時能挺身而出嗎?他時時處處表現出虛榮心、好誇口嗎?他假裝了不起、盛氣淩人,喜歡與人爭吵嗎?他是個固執的,還是個隨和的人?對一切提議和批評,都表示歡迎嗎?假使他是個很矜持的人,他心裏是不是有不如人的恐懼呢?或者他是那種古怪的人,一個已成熟而放縱的人,自以為了不起,和他結交有害嗎?他怕負責嗎?還是喜歡負責呢?等等。

為了取得最佳溝通效果,最重要的就是要按著能力,用各種不同方法去和別人交往。

以下是關於溝通的6點建議:

(1)注意措辭,想說的話要表達準確;

(2)簡潔明了;

(3)措辭和表達方式要視對方情況而定;

(4)對對方的要求要特別明確;

(5)下結論時,要明確闡述其依據;

(6)想好對方可能的反問,以節約時間和增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