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慌中不能亂,做事要從容
從容,指的是舒緩、平和、樸素、泰然、大度、恬淡之總和。自古至今,對於太多的人而言,都是一種難得的境界和氣度。
“敵軍圍困千萬重,我自巋然不動”。這一句是毛澤東的詩裏讀到的。鄧小平對我國的外交政策曾經提出這樣一種方針:“冷靜分析,沉著應對,韜光養晦,有所作為。”這兩位偉人的話正表明了從容做事的重要性。“慌中不能亂,做事要從容”是一個成功的人所必備的素質之一,不管是學習、工作和生活都能抱著一種從容的態度去麵對的話,那麼你已經距離勝利不遠了,在精神上,至少你已經是絕對的勝利者了。
明代養身學家呂坤也在《呻吟語》中這樣告誡人們:“天地萬物之理,皆始於從容,而卒於急促。”並說“事從容則有餘味,人從容則有餘年”。從容之重,令人明鏡在心。
大家時刻都得提醒自己,做事一定要”慌中不能亂,做事要從容”。
因為也有些急性子的人,總是急匆匆的飄來忽去,為此沒少受過傷,也沒少吃過虧的,要不就是胳膊劃到了櫃子的把手,不然就是手被割傷,總是小傷痕不斷。
一位老領導去視察一家新開的公司,本來開開心心的一個人,雖然年紀不輕卻神采奕奕,和他們一路打著招呼,一邊誇讚著辦公室的明亮與漂亮。誰知,走得太急了,以至於沒有留神,在進他們老板辦公室的時候一頭撞在了透明的玻璃門上,當場血流不止!
這世界意外太多,我們無從躲避,隻能小心,再小心,學會從容,學會鎮定,學會不慌不忙的做任何事,才能避免一些本不應有的傷害。
要怎麼才能做到處事不驚從容不迫呢?
常聽見人們讚美從容的人,喜歡從容的人。這也許正是人們本性所為。一個能夠樂觀處世的人,一定同時是一個從容的人,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夠在困難麵前保持自我,在挫折麵前從容而過。大凡成功者,沒有不是具備這一點的。養成樂觀從容,快樂生活的習慣,應說是每個夢想成功的人該做的準備之一。
在這個世上,人會碰到很多麻煩、很多悲傷與苦惱,樂觀的人會從容地麵對這一切,從容的走過去,北大教授吳福輝先生正是這樣的榜樣。
在考入北大之後,吳福輝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滿懷感激地踏上這條布滿荊棘卻是鍾情已久的文學研究之路。對於一個40多歲才起步的研究者而言,他所承受的信心、學識、精力上的壓力,可想而知。此中甘苦,不足為外人道也。想到已是人到中年,他便有“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的衝動。然而,光有衝動是不夠的,內心根深蒂固的空虛感使他在初期也曾步履維艱。而對自我的超越,是一個研究者必備的基本素質,促進持優勝的研究心理,不比研究本身更重要。由“我怎麼趕得上別人”到“你也不比別人差多少”,獲得這個意識,吳福輝身上的能量似乎有了新了釋放口。他外表溫和,甚至有些柔弱,而內在的浙東先民遺留給他的倔強需要激發和調動。過去,他習慣於順從接納他人的觀點。如今,他動卻常起反叛之心,這給他帶來從未有過的“獨立”的暢快。他天性豁達,現在更加小心地維護它,在眾多英才行列中奮爭才會不使自己萎縮,他不再相信“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虛假的自信哲學。“我珍視健全的學術和從容心。”他說。也正是這種從容,使他穩下陣腳,埋頭苦幹,終於打出一方天地,作出一番不遜於同儕的成績。也正是緣於這種從容,才奠定了他獨特的學術風格,獨樹一幟的學術追求和學術理想。
老虎和獅子是森林中最強悍的動物,關於它倆誰應該是獸中之王,動物們看法不一。有的想讓獅子當大王,有的推舉老虎當大王。獅子和老虎私下裏都憋足了一股勁,準備有朝一日決上下論高低。這一天,獅子閑遛達時,聞到了一股肉香味,尋香而去,果然看見地上有一塊肉。獅子正想去吃卻又停住了腳步,因為在那塊肉的另一方向,一個龐然大物也正在靠近。獅子抬頭一看,原來是老虎!老虎也看見了獅子,突然間站住不往前走了。獅子想了想,最終決定放棄那塊肉,轉身離開了,因為它沒把握戰勝老虎。幾天後,獅子再一次路過那個地方,發現老虎竟然沒有吃那塊肉,那肉還在,隻是它已經腐爛了,有一隻禿鷲吃得正香。原來,就在獅子轉身離開的瞬間,老虎也轉身離開了,因為老虎也沒有把握戰勝獅子,隻好把那塊肉留給獅子。無論在什麼樣的競爭環境中,都不要膽怯,因為在你擔心害怕的同時,你的對手同樣害怕,當你想著退縮的時候,你的對手可能也正想著退縮。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若想從容獲勝,靠的不是實力,而是冷靜思考的能力和無畏的膽氣。
隻有養成了“慌中不能亂,做事要從容”的好習慣,才能使自己在事業之途的跋涉中勇於麵對困難,並戰勝它們,也隻有這樣,在人生的考驗麵前,才能從容不迫,輕鬆應對。相反,自認為“醜小鴨”的人,正是悲觀而失落的人。但成功者不然,他知道所追求的並且相信能夠獲得,他們能夠從容的讓自己成功。“慌中不能亂,做事要從容”的信條猶如汽油一般,推動你的人生之車駛向卓越之境。成功,永遠是美麗的。成功的快樂,永遠隻屬於那些獲得成功的人。快樂可以養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成大事者所必備的一種習慣,你自信的話,你就會有成功的機會,你就會有快樂的源泉。樂觀的人是從容的,從容的人才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