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就地取材,以戰養戰(3)(2 / 3)

在這個事例中,韋普先生的“以退為進”運用得恰到好處,最終使布拉德太太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他的用電建議。

以退為進,欲擒故縱戰術是由表麵的詐術和逆向行動兩項原則構成的。表麵上你已作出了很大的退讓,讓利於對方,實則不然,運用此計者是以一種迂回之術,變退為進,退讓隻是一種形式或是一種過渡,其真正目的是有機會控製形勢取得最後的勝利。曾經陷入困境的永利公司,在不利形勢麵前,沒有被嚇倒,反而采取降低價格的退讓策略一舉擊敗了對手。由於適時的退讓,使自己身邊沒有了競爭對手,隻得無條件地接受自己的價格要求,這也是曾經買主收購美國企業主企業成功的秘訣所在,是以退為進之術顯示的巨大的商業作用。運用此計一定要掌握好度,不能過重,也不能過輕,因為這樣都有可能錯失機會,甚至敗壞商業信譽,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對於反擊者而言,破解的策略在於認真分析對方的真實目的,不讓對手的假相或小利蒙蔽了頭腦,要穩紮穩打,針鋒相對,才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做事絕招:

在條件不具備,時機不成熟的時候,先暫作退讓,先予利於敵,就能為最後的出擊、最終勝利創造條件,製造機會,才可能變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力。

六、以攻為守,以戰養戰

公元754年正月四日,安祿山在華清官受到唐玄宗的召見。一見到玄宗,安祿山就大行以攻為守之計,像個受盡委屈的孩子見到父母一樣大放悲聲說:“臣本胡人,陛下不次擢用,累居節製,恩出常人。楊國忠妒嫉,欲謀害臣,臣死無日矣!”玄宗見他馬不停蹄地應命而來,疑心早已煙消雲散,此刻聽了他的這番哭訴,更激起了同情、保護之意。於是玄宗當下賞賜給安祿山許多財寶以示安慰,後來又給他增職加官,以示信任。這年三月,安祿山離京返回邊鎮,唐玄宗還依依不舍地為他送行。從此以後,安祿山全力以赴,加緊進行叛亂的最後準備,而唐玄宗則再也聽不得任何人揭發安祿山的謀反之事,甚至於還把一些揭發者“縛送祿山。以是道路以目,無敢言者”。一直到“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羽裳霓衣曲”之時,他還以為是“惡祿山者詐為之,未之信也”。

安祿山之所以敢“以攻為守”正是源於他的處事智慧--越是退卻,就越容易被唐玄宗所犯忌,如果自己能夠先發製人,反而能夠讓唐玄宗更容易相信自己。

我們知道自然界的矛盾衝突是生殺。一種動物殺死另一種動物,吃其肉來維係生命。於是,弱肉強食,成了自然規律。但是,弱者不可能任由其食自己的肉,總會想方設法去保護自己。否則,隻怕早就滅絕了。麵對凶猛的天敵,弱者有兩種選擇,一是逃跑躲避,甚至不惜丟卒保車。這隻是一種苟且偷生,後果是讓自己時時提心吊膽,讓攻擊者更加的肆無忌憚、為所欲為。而且,自己還必須有足夠強的繁殖能力作保證,否則很可能滅絕。另一種就是以攻為守,包括象征性的攻擊。盡管不能長治久安,並且很多時候可能還傷了自己,但卻讓自己長了心氣,讓對手也有了顧慮,不敢輕舉妄動。可是這世界上也從不存在長治久安的事情。時時打別人手中之物主意甚至包括別人生命的人實在太多!沒有人不時時維護著自己。狼,當屬是動物中最強有力的以攻為守者。盡管它的體形並不大,力量遠不及獅子老虎,可是,它們在動物界中卻是最可怕的。當一頭獅子在麵對眾多野狼的威脅的時候,也難免會有退卻之意,這都是源於狼以攻為守、以戰養戰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