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感強的人,往往容易扼殺自己的聰明才智,如認為自己很醜的人,隻會越來越醜;擔心自己要落榜的考生,往往會榜上無名。因此,建立自信的關鍵是要克服自卑感。如果我們能正確認識自己,根據各方麵的條件,提出心理要求,並經常、及時地對自己的要求進行反思和調整,自信的種子是不難播下的。
那麼,如何才能克服自卑呢?有關專家認為,以下幾點可以幫助我們走出自卑的陰影。
1.要看到自己的長處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既比上,又比下;既比優點,也比缺點。跟下比,看到自身的價值;跟上比,鞭策自己求進步。這樣,就會得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結論。世上任何人都逃脫不了這個公式,明白了這一點,心理也就取得了平衡點。看到長處是為了培養自信。但也必須承認自己身上存在的短處,如生理缺陷、環境的不利、知識的不足、經驗的欠缺等。對於導致自卑的因素要積極地進行補償。一是“笨鳥先飛,以勤補拙”,二是揚長避短。有些缺陷已成定局,如個子矮小、長相不好等。但是,可從別的方麵進行補償。個子矮小的拿破侖,他做了法蘭西帝國的統帥,身殘誌堅的張海迪,坐在輪椅上,卻大步地在事業的高峰上奔走,寫了幾百萬字的書……
2.積極地暗示自己
自卑本身就是消極的自我暗示,做事之前就對自已說“我不行”“我沒什麼用”“我不會幹”,結果就真的幹不好,這種消極的暗示導致不必要的精神緊張和精神負擔,使自己的情緒充滿失敗感。結果做事情就束手束腳、畏首畏尾,主動性、創造性受到壓抑,自然就妨礙了成功。因此,要勇敢地暗示自己“我能行”、“別人能幹的事,我也能幹”、“有誌者事竟成”、“事在人為”、“堅持就是勝利”等,這樣會增加自己戰勝困難與挫折的力量,成功就會向我們招手,自卑也就逐漸丟在腦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斯威爾說:“人的所有行為、感情和舉止,甚至才能,與其自我意象是一致的。”如果能將“我還可以”“我能行”的心理暗示,不斷地滲透到自己人生的各個方麵,便能撞擊出生命的火花,就能培養出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的那份自信。
3.積極地與人交往
認識到了自己的長處,就要大膽地表現。揚已長,避已短,在人群中樹立一個新形象。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如一次發言,一次競賽,一次屬於你的機會,要積極自信地去做,去嚐試,因為隻有行動才是達到成功的唯一途徑,退縮與回避隻能帶來自責、懊悔與失意。要注意循序漸進,先表現自己最拿手、最容易取得成功的。有了一次成功,你會驚異地發現,你也行,這樣自信心就隨之增強。再去嚐試稍難一點的事,以積累第二次成功,接著爭取更多的成功。
不要總認為別人看不起你而離群索居。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別人也不會輕易小看你。能不能從良好的人際關係中得到激勵,關鍵還在自己。要有意識地在與周圍人的交往中學習別人的長處,發揮自己的優點,多從群體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能力,這樣可預防因孤陋寡聞而產生的畏縮躲閃的自卑感。這樣,自卑就被逐步克服了。
相信自己行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力量。一句“我能行”背後是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態度。古今中外的無數事實說明:失敗乃成功之母,而自信是成功之基。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我們可以缺乏任何東西,但就是不能缺少一樣東西,這就是自信。自信絕對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一個渴望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素質。誰擁有了自信,誰就已經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