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醉論江湖(1 / 2)

兩名小廝進來,捧著一大壇的酒,封口一開,一股酒香迎麵而來,直將人熏得如癡如醉。

師兄誇張得一嗅鼻子,李景純拍手讚道:“好酒。”

葉逸晟很是開心,將腰帶上的檀香扇展開輕搖:“兩位可認出這是什麼酒來?”

“此酒聞之醇和馥鬱,實在是好酒好酒。”師兄說。

“聽聞風波莊酒窖集天下之大成,所藏的美酒自然是天下之最,李某愚鈍,不能猜出。”李景純淡淡的說。

“哈哈,李兄,杜兄。小弟給兩位提個醒兒,此酒是用江南地下泉水和江南優質糯米作為原料的,輔以獨特釀造工藝,經過多年窖藏而成。這下,兩位可猜出是什麼酒來?”葉逸晟笑著說道。

“蘇式老酒,起於惠泉。此酒是惠泉老酒。”李景純合上玉扇,恍然大悟狀。

“莫非這就是‘惠泉春酒送如泉,都下如今已盛傳’中所說的惠泉酒?”我問道。

“錦瑟說得對。惠泉酒集江南水和江南糯米,實在是酒香四溢,讓人垂涎欲滴。”葉逸晟伸頭聞一下,閉目享受的說。

“惠山多泉水,相傳有九龍十三泉。昔日陸羽、劉伯芻品評,都以惠山寺石泉水為‘天下第二泉’,於是惠山寺石泉水聲名大振。從北宋開始,用天下第二泉的泉水釀造的糯米酒稱為‘惠泉酒’,其味清醇,經久不變。”李景純解釋道。

“哎,我說兩位天下第一,能不能不再說那個天下第二,我們這就開始喝酒了,可好?”師兄吞著唾液,兩眼放光的說道。

“哈哈,杜兄說得對。朝辭白帝彩雲間,半斤八兩隻等閑。今天,不管是酒量好的,還是酒量不好的,都放開喝,不醉不歸。”葉逸晟將檀香扇合上,別於腰間的腰帶上,豪氣的說。

酒倒入碗中,之間白瓷碗裏的惠泉酒色如琥珀,鮮豔澄清,聞之馥鬱芬芳,我小嚐了一口,甘醇似飴。於是,我便再一口的喝著。

聽得李景純說道:“此酒酒色為琥珀色,晶瑩明亮、富於光澤。此惠泉酒,其香氣中正平和,介於外露與內涵之間。輕輕搖一下這惠泉酒,一股醇和馥鬱的香氣沁入肺腑,令人心曠神怡。喝下去後,酒液滋潤到整個舌麵,感覺到酒質協調、柔和順口、清爽冰涼、別具風味。真是好酒。”

“李兄真是品酒之人,識酒之人,那就美酒倒進白瓷杯,酒到麵前你莫推了。”葉逸晟說道:“今日,葉某與兩位一醉方休。來,幹!”

“幹。”師兄和李景純站起來,豪氣幹雲的說道,然後將酒一飲而盡,隻見酒從嘴角留下來,他們卻隻是豪氣的用衣袖一擦,便又斟上了第二碗。

“這風波莊真是一個人間的風流去處,如若皇帝在這裏多呆幾天,怕是皇帝也不想做了。”師兄開口打趣道。

“楚辭,此話可不能亂說。”葉夫人嚇到,忙提醒道。

“夫人莫怕,想當年,可是皇帝老兒跟我親口說:‘禦手’杜楚辭,奉旨亂說。”師兄笑著說。

“杜兄,此話差矣。當今天下,我風波莊至多隻能排第八位,哪能算得天下第一好去處?”葉逸晟笑道。

“當今天下,能在江湖中呼風喚雨的,確實不多,大理段氏自然算一個。”李景純分析著。

“還有一個人間至美的地方,自然使我們的赤雪穀咯。”師兄得意的說:“是不是?師妹。我們赤雪穀冬暖夏涼,美不勝收。哎呀,真不愧是當世武學奇才——我的容身之所。”師兄搖頭晃腦的一通長篇大論。

我搖搖頭,師兄的這個毛病,怕是永遠也改不了了。然後問道:“那麼還有五家說的是……”

“還有五家是:北方的斬刀門和幽香院,西邊和你們赤雪穀齊名的承影宮,還有京城的龍淵閣。”葉逸晟說道,然後看看黎圭,才又說道:“本來,京城黎家也是江湖上的名門大家,但是……”

葉逸晟沒有說下去,但是,我已經知道了,十多年前的京城黎家已經破敗,自然是不值一提。

“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雖然京城黎家已經散了,但是,京城黎家在江湖上的影響力孩子,振臂一呼,以前黎家的人自然會響應的,所以,京城黎家才也是人間的好去處。”李景純抽出玉扇,說道。

說道京城黎家,我忽然想起一個問題,葉夫人說黎鴻死時李景純四歲,而隨後葉夫人嫁入葉家,那時葉逸晟六歲,這麼多天來,我一直聽到葉逸晟喊李景純為表哥,自己則稱“小弟”,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難道是葉夫人記錯了李景純的年紀嗎?我想,然後肯定的一點頭,肯定是這樣的,沒錯。

“要說人間最好的地方,對於男人來說,還是北方的幽香院。”葉逸晟說道。

我問:“為什麼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