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愣了一下。但很快明白了一切後,他堅決地說:"不行,你沒有資格坐這車。"然後用無可辯駁的語氣命令"請你下去!"
她一下子愣住了--這不僅是因為從小到大還沒有誰對她這樣嚴厲過,還因為在這之前她沒有想過坐這車是需要一種身份的。當時就憑這兩條,以她過去的個性是定會重重地關上車門以顯示她對小車的不屑一顧爾後拂袖而去的。可是那一刻,她想起了遲到在公司的製度裏將對她意味著什麼,而且她那時非常看中這份工作。於是,一向聰明伶俐但缺乏生活經驗的她變得從來沒有過的軟弱。她近乎用乞求的語氣對上司說:"我會遲到的。"
"遲到是你自己的事。"上司冷淡的語氣沒有一絲一毫的回旋餘地。
她把求助的目光投想司機。可是老司機看著前方一言不發。委屈的淚水終於在她的眼眶裏打轉。然後,她在絕望之餘為他們的不近人情而固執地陷人了沉默的對抗。
他們在車上僵持了一會兒。最後,讓她沒有想到的是,他的上司打開車門走了出去。坐在車後坐的她,目瞪口呆地看者有些年邁的上司拿著公文包向前走去。他在凜冽的寒風中攔下了一輛出租車,飛馳而去。淚水終於順著她的臉腮流淌下來。
老司機輕輕地歎了一口氣:"他就是這樣一個嚴格的人。時間長了,你就會了解他了。他其實也是為你好。"
老司機給她說了自己的故事。他說他也遲到過,那還是在公司創業階段,"那天他一分鍾也沒有等我也不要聽我的解釋。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遲到過。"他說。
她默默地記下了老司機的話,悄悄地拭去淚水,下了車。那天她走出出租車踏進公司大門的時候,上班的鍾點正好敲響。她悄悄而有力地將自己的雙手緊握在一起,心裏第一次為自己充滿了無法言語的感動,還有驕傲。
從這一天開始,她長大了許多。
身教重於言教。用自己的好言行去影響別人,別人才能受到鼓舞或啟發。
感動
20世紀30年代,一位猶太傳教士每天早晨,總是按時到一條鄉間土路上散步。無論見到任何人,總是熱情地打一聲招呼:"早安。"
其中,有一個叫米勒的年輕農民,對傳教士這聲問候,起初反映冷漠,在當時,當地的居民對傳教士和猶太人的態度是很不友好的。然而,年輕人的冷漠,未曾改變傳教士的熱情,每天早上,他仍然給這個一臉冷漠的年輕。人道一聲早安。終於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脫下帽子,也向傳教士道一聲:"早安。"
好幾年過去了,納粹黨上台執政。
這一天,傳教士與村中所有的人,被納粹黨集中起來,送往集中營。在下火車、列隊前行的時候,有一個手拿指揮棒的指揮官,在前麵揮動著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邊的是死路一條,被指向右邊的則還有生還的機會。
傳教士的名字被這位指揮官點到了,他渾身顫抖,走上前去。當他無望地抬起頭來,眼睛一下子和指揮官的眼睛相遇了。
傳教士習慣的脫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先生雖然沒有過多地表情變化,但仍禁不住還了一句問候:"早安。"聲音低得隻有他們兩人才能聽到。最後的結果是:傳教士被指向了右邊--意思是生還者。
人是很容易被感動的,而感動一個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或巨大的投人。往往一個熱情的問候或溫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靈中灑下一片陽光。
點亮心靈很在乎你。不要低估了一句話、一個微笑的作用,它很可能使一個不相識的人走進你,甚至愛上你,成為你開啟你幸福之門的一把鑰匙,成為你走上柳暗花明之境的一盞明燈。有時候,"感動"的獲得就是這樣"廉價"而簡單。
明友一個寂寞的人看了一個電話的廣告,"有了電話,朋友就來!"於是,他裝了一部電話,希望朋友跟著來。白天他賣力地工作,回家之後就整晚歇斯底裏地盯著電話機,心想,他錯過了不少電話。他仍然寂寞,開始為可能漏接的電話而抓狂!一天他從信箱裏找出錄音機的廣告,有了錄音機,朋友不"漏接"!錄音機裝了一個星期後,他就把它退了,空空的錄音機,房間更加寂寞。
多而無益的朋友是有害的。要學會精選朋友。不是有了電話就有了朋友,同樣的不是有了金錢就有朋友,存著一顆真誠和主動熱忱的心,才是重要,當你主動的付出關懷與熱情,主動的幫助別人,那麼你周遭的人便會因為你的付出而更加的感謝你,同時你也會擁有更多交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