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是位作家,有一次在辦公室接待了一個因自己開辦的企業倒閉、負債累累、離開妻女到處流浪的流浪者。那人進門打招呼說:"我來這兒。是想見見這本書的作者。"說著,他從口袋中拿出一本名為《自信心》的書,那是羅伯特許多年前寫的。流浪者繼續說:"一定是命運之神在昨天下午把這本書放入我的口袋中的。因為我當時決定跳到密西根湖,了此殘生。我已經看破一切,認為一切已經絕望,所有的人(包括上帝在內)已經拋棄了我,但還好,我看到了這本書,使我產生新的看法,為我帶來了勇氣及希望,並支持我度過昨天晚上。我已下定決心,隻要我能見到這本書的作者,他一定能協助我再度站起來。現在,我來了,我想知道你能替我這樣的人做些什麼。"
在他說話的時候,羅伯特從頭到腳打量流浪者,發現他茫然的眼神、沮喪的皺紋、十來天未刮的胡須以及緊張的神態,完全的向羅伯特顯示,他已經無可救藥了。但羅伯特不忍心對他這樣說。因此,請他坐下來,要他把他的故事完完整整地說出來。
聽完流浪漢的故事,羅伯特想了想,說:"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介紹你去見本大樓的一個人,他可以幫助你賺回你所損失的錢,並且協助你東山再起。"羅伯特剛說完,他立刻跳了起來,抓住羅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的分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
他會為了"老天爺的分上"而做此要求,顯示他心中仍然存在著一絲希望。所以,羅伯特拉著他的手,引導他來到從事個性分析的心理試驗室裏,和他一起站在一塊看來像是掛在門口的窗簾布之前。羅伯特把窗簾布拉開,露出一麵高大的鏡子,他可以從鏡子裏看到他的全身。羅伯特指著鏡子說:"就是這個人。在這世界上,隻有一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除非你坐下來,徹底認識這個人--當做你從前並未認識他--否則,你隻能跳密西根湖裏,因為在你對這個人作充分的認識之前,對於你自己或這個世界來說,你都將是一個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物。"
他朝著鏡子走了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裏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鍾,然後後退幾步,低下頭,開始哭泣起來。一會兒後,羅伯特領他走出電梯間,送他離去。
幾天後,羅伯特在街上碰到了這個人,而他不再是一個流浪漢形象,他西裝革履,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原來那種衰老、不安、緊張的姿態已經消失不見。他說,他感謝羅伯特先生,讓他找回了自己,便很快找到了工作。
後來,那個人真的東山再起,成為芝加哥的富翁。如今,在每一場的成功訓練裏,都有這樣一個"照鏡子"的課程。我想,哪位失敗的朋友和追求成功的朋友,進去"照一照",定會與你以往出門前"一照"的效果大不一樣。
借鑒勝過借力。每個人需要借鑒,借鑒才能明辨,更重要的是明確自己,促進自己。
影響
她剛從大學畢業,分配在一個離家較遠的公司上班。每天清晨7時,公司的專車會準時等候在一個地方接送她和她的同事們。
一個驟然寒冷的清晨,她關閉了鬧鍾尖銳的鈴聲後,又稍微懶了一會兒暖被窩,像在學校的時候一樣。她盡可能最大限度地拖延一些時光,用來懷念以往不必為生活奔波的寒假日子。那一個清晨,她比平時遲了五分鍾起床。可是就是這區區五分鍾卻讓她付出了代價。
那天當她匆忙中奔到專車等候的地點時,到達時間已是7點05分。班車開走了。站在空蕩蕩的馬路邊,她茫然若失。一種無助和受挫的感覺第一次向她襲來。就在她懊悔沮喪的時候,突然看到了公司的那輛藍色轎車停在不遠處的一幢大樓前。她想起了曾有同事指給她看過那是上司的車,她想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她向那車走去,在稍稍一猶豫後打開車門悄悄地坐了進去,並為自己的聰明而得意。為上司開車的是一位慈祥溫和的老司機。他從反光鏡裏已看她多時了。這時,他轉過頭來對她說:"你不應該坐這車。"
"可是我的運氣真好。"她如釋重負地說。
這時,她的上司拿著公文包飛快地走來。待他在前麵習慣的位置上坐定後,她才告訴他的上司說:"班車開走了,想搭他的車子。"她以為這一切合情合理,因此說話的語氣充滿了輕鬆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