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38、救救孩子(1 / 2)

“救救孩子,‘五毛食品‘包圍農村校園:多為三無產品”新華網2017年3月25日的報道標題,閱讀量截止當日16時57分為515776。

這篇報道中,以河南為例,品種30,不合格率30%。

小賣鋪15平米年收入10萬元。

這些數字背後,報道過程中,能夠聽到一部份正常的呼聲,但還是沒擺脫新聞報道以往的慣性,對於真正的問題點到為止。我個人很支持報道中對於事實不做評論,然身後強大的利益團體進行異樣的忽視,卻是十分不可取的。

首先,我們應該從這種食品的市場需求進行分析。

中國,廣大的農村人口,無娛樂,無經濟,無教育精英,特別是在中西部三線城市以下,很難想象社會主義的真正美好。這種地方,家庭收入是重要的相關因素,出於此種原因,對於生活的追求,停留在食物階段。就我個人的生活經驗來談,所謂的“恩格爾係數”在此間是反向論證的,隻有在食物的揮霍中,才能正式的體現當地居民的生活整體水平。

中國農村,普遍以農業為主,輔之以外出務工,對於收入的整體要求,普遍存在衣食;住行,此間的收入是完全不夠的。根據各種社會機構所公布的中國人均收入水平,所實現者不及十分之一。這就是在中國gdp超過日本居於世界第二後,總理所告誡國人的主要原因。考察地方情況,知識份子都知道地方gdp有著很大的水份,但這是相關者心靈相通的,大都在進行經濟討論時忽略不談,在自己的群體裏,卻成為了正直的“勇士”。

在這篇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小賣鋪的年收入,可達10萬元。潛在的台詞是在證明廣大的農村地區是在有錢之後,不能真正的懂得生活嗎?首先,我們可以假設,人民能達到這樣的收入水平。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有誰能告誡他們?對於父母的責任,有多少人在這樣的數字中,不能得到真正的履行。就在大部份人認可的中國經濟的下行階段,失去人口基數優勢的製造業。這種所謂的辣條危機是小的,或許在關注孩子的教育生活方麵的時候,我們能為人民的收入水平進行一定的政策導向,那對於孩子們來說,一定是更好的選擇。

這樣的世界中,我們大多數農村子女,都曾經十分的向往,並有一定的接觸。那時,如果能夠天天吃辣條,喝五毛錢的汽水,對於我們這群家庭經濟並不好的孩子來說,就是正在的小康生活的。對於這樣的世界的產生,是因為那是農村孩子所向往的,有這樣的欲望,一些商家才會利用這樣的希望,來進行自己的金錢勾當。雖然對於我們來說,這樣的商家是十分可憎的。但我們可以回想,這又給了我們這一代人多少美好的回憶,相較於我們的上一代,我們的身體素質有了很大的降低。但真正給我們傷害的隻是這樣的商家,這樣的產品嗎?或許,對於處罰整治來說,從這一層麵出發,能更快速的進行下去,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將破壞他們僅有的娛樂。而為了滿足孩子,家庭的支出將進一步提升,所產生的連鎖影響,是真正的危機根源。

而這根源的本身,也是此間市場有著很大的聯係。欲望,收入。欲望引誘收入提高的需要;收入導致欲望擴大的滿足。而我們可以根據國際各國收入生活方式的對比,可以知道,收入的提高,也將使人更好的生活;這一點,在我們城市農村的生活方式對比中我們可以明白。

究其本質,好像隻是經濟水平的問題;但實質上,也是對於社會潛在問題的側麵展現。

這樣的世界中,河南一地的調查中,能有一定的數字,但是出於對中國人的普遍性格,一定會以偏概全。將中國的整個地區的東西都定義為如此,其實,我們可以反問,如果我們把這樣的經曆都給他們剝奪了,孩子的樂趣還剩下什麼呢?有這樣的思想,不是因為我的冷漠,而是出於對於其自身水平的考量,多數的專家,在這個時候,會把孩子的免疫力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