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脈投資術
一人獨樂不如眾人皆歡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獨自走完一生,我們和周圍的人總是相互依存的。相對於無限廣闊的宇宙,個人的生命和感受非常有限,而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寬闊更有價值的重要方式就是分享。分享,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智慧,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案例分享:
當蘋果公司研究出MAC操作係統,並且成功地運用於計算機上時,它希望能夠占領包括軟、硬件在內的整個“食物鏈”,因此決定不向其他計算機廠商許可其MAC操作係統,從而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演出了“良種悲劇”的現實版。
而微軟在於其他企業競爭的過程中,並不排斥對手,而是用一種尋求雙贏的思路來看待對手。它認為,許可其技術的廠商越多,自己的業務就越好。微軟主攻軟件,英特爾的技術是芯片,微軟沒有把英特爾看成勁敵,而是視之為合作夥伴,與之分享成功。結果是,英特爾發展速度越快,微軟新的軟件越有用。同樣,微軟的軟件開發得越好,越先進,英特爾的芯片越有了用武之地。懂得分享,微軟才成為今天的微軟,英特爾也才是今天的英特爾。
經驗總結:
分享的意義包含了兩層含義,一層是你付出的並讓他人從中受益的,另一層就是你從你的付出中所得到的回報。當然,這種回報,有時候是你看得見的,有時候則是你看不見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回報自然好,而看不到的回報更可能是一種你精神上的豐富財產。
俗話說:“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個人進步也隻能是單槍匹馬。”隻有懂得合作與分享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進步。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獨行俠”在拚命地工作,然而他們的工作業績卻是平平淡淡。怎麼會是這樣的結果呢?這些“獨行俠”也覺得十分奇怪,他們工作非常努力,甚至比別人付出得更多,而業績卻非常一般,有時還差點連工作都保不住。每個人都希望在商業上,職場中取得成功,但許多人往往在規劃自己前程的時候遺忘了把成功定義在眾人身上,成功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
中國的寺廟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一進廟門,首先是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背麵,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麵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一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隻能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其實,故事也可以這樣發生: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隻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因此,一人獨樂不如眾人皆歡,我們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分享,才能收獲更大的價值。
專家點撥:
1.分享,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智慧,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2.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個人進步也隻能是單槍匹馬。
3.一人獨樂不如眾人皆歡,我們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分享,才能收獲更大的價值。
吃虧才能占便宜
人們總是怕自己吃虧,不願自己吃虧,心想:我尊敬別人,別人不尊敬我;我愛護別人,別人討厭我;我幫助別人,別人不幫助我……這麼虧本的事,我一定不能做。於是,到頭來,我們停止了前進的腳步,失去了快樂的動力,最吃虧的反而是自己。
案例分享:
漢武帝時期,大臣主父偃任郎中。他為人忠厚老實,遇事謙虛禮讓,在朝野中人緣不錯。有一年臨近除夕,皇上賜給群臣每人一隻外番進貢的活羊。具體分配時,負責人犯了愁:因為這批羊有大有小,肥瘦不均,難以分發。大臣們紛紛獻策:有人主張把羊隻通通殺掉,肥瘦搭配,人均一份;有人主張抓鬮分羊,好孬全憑運氣……朝堂上像炸開了窩,七嘴八舌爭論不休。這時,主父偃說:“分隻羊有這麼費勁嗎?我看大夥兒隨便牽一隻羊走算了。”說完,他率先牽了最瘦小的一隻羊回家過年。 眾大臣紛紛效仿,羊很快被分發完畢,眾人皆大歡喜。就這樣,擺在大臣們麵前的一道難題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從此,他也贏得了眾大臣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