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如何積累學習力資本(3 / 3)

下麵是青少年培養超凡想象力的一些方法:

(1)豐富生活知識和經驗

豐富的想象力是建立在大量的知識基礎上的。而且知識的廣度越大,深度越強,想象的能力也越強。青少年要掌握自己能遇到的各種知識,不要對自己說“這個知識現在不需要”、“長大後就知道了”、“那不是我應該關心的問題”等等,要讓自己了解科學發展的趨勢。

每個青少年都有著強烈的求知欲,這是培養自己想象力的良好條件。在學習知識過程中,青少年要讓自己的想象與某個問題有關的許多知識聯係起來,然後去想象它們之間的關係。經過這樣經常性的訓練,自己的想象力就一定會大大提高。

(2)結合好奇心,培養想象的生動性

青少年特有的強烈好奇心,是發展想象力的動力。但是如果沒有一點想象的目的,想象就會變成胡思亂想的空想。當青少年對某種現象有了疑問時,不但要完善地解答這種疑問,而且還要反問:“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呀?問題產生的根源在哪裏?”要針對一個問題去想象,不能憑空想象。

(3)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展開想象的翅膀

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引發人們無窮的遐想:藍天中朵朵白雲,像成群的牛羊;綠茵茵的草地好似墨綠色的地毯;蜻蜓飛舞如像飛機……

在觀察大自然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引導自己去想象、比擬,這些事物就會在頭腦中變成無數美好而奇異的童話。在想象的同時,還可進一步把自己的想象用語言描述出來,或用圖畫表達出來。隻要持之以恒地這樣做,就一定能夠培養出豐富的想象力。

(4)在講故事的活動裏激發想象力

講故事、猜謎語是激發青少年想象力的一種重要形式和途徑。青少年都酷愛聽故事,尤其是最能促使想象的童話和神話故事。

歌德母親在歌德童年時期,就經常給他講故事,並采用讓歌德自己續編故事來激勵他提高想象力。這種方法青少年自己也很值得一試。比如下列方法都是激發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用沒有結尾的故事自編結尾;

用謎語故事不看答案自己猜謎底;

為故事的主人公畫像;

為故事中的人物重新設計命運;

添加故事情節和細節;

替換故事中的人物並改變人物的性格和行為習慣。

對於青少年來說,以上幾點是很容易做到的。隻要青少年有心,訓練想象力的方法就會開發出很多很多。

10.掌握信息的接受和處理能力

進入21世紀,“信息”成了各種書籍與媒體使用頻率最高的詞之一,“信息化浪潮”、“信息經濟”、“信息技術”等詞語不斷閃現在我們眼前,在人們的交往過程中,擁有信息的多少成為機會和財富的象征,而掌握信息的人往往顯得更有能力,易成為人們矚目的焦點。

“信息爆炸”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機會,可以說在當今社會中,誰獲取的信息最多,誰就是這個社會的成功者。因為每一條信息會為我們開啟一扇機會之門,使我們通向成功。

王光英作為中國知名企業家,他的成功與他對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有著很大的關係。

有一次,他從有關材料上偶然發現這麼一條信息,說是有一批二手車要賣。他對於車的型號、新舊、賣的原因一概不知。別人對此都不在意,認為消息不見得可靠,而且等信息收集好之後,也許會發現已有人先下手為強了。王光英沒有放棄,而是利用一切渠道抓緊時間調查,結果弄明白是智利一個礦主瀕臨破產,但在此之前,他已訂購了一批“奔馳”等礦用車輛,不得已賣掉來還賬。最後,經過縝密運作,光大集團以原價的38%收購了這批新車,淨賺2800萬美元。小小信息居然立了如此大功,可見,人是最關鍵的,如果沒有王光英的關注,這一信息對“光大”來說,也就不會產生價值。

信息已成為競爭中的關鍵因素,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沒有哪個人或哪個公司敢說自己能夠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為信息社會變化的速度使任何一個人或企業都不能為自己一時的成功沾沾自喜。在驕傲的一刹那,一條關鍵的信息也許就溜過去了,也許你就喪失了許多機會,失去在競爭中的主動。

如果我們知道美國商界巨子阿曼德·哈默的故事,也許就會對信息有全新的看法。

哈默在16歲時,已決定不再從家裏要錢,自己開始掙錢了。一天他在大街上散步,看中一輛標價185美元的雙人敞篷汽車,而這筆錢對他不是個小數目。突然他想起兩天前曾在一幅廣告中看到一家工廠找人送聖誕糖果的啟事,現在買下這輛車,不正好去應聘那份工作嗎?想到這裏,他馬上找到哥哥借了錢,買下了這輛車,並立即與那家工廠聯係,接手了那份工作,為一位富商送聖誕糖果。兩周後,他還清了哥哥的錢,自己也有了些小錢。第一次生意給他很多啟示,他認識到,隻要留心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的現象,並利用好這種很小的信息,再加上努力工作,就能獲得大多數自己想要的東西。

哈默在大學學習期間,父親讓他幫忙管理一個瀕於破產的製藥廠,同時父親要求他不要放棄學業,將經商與學習結合起來。他接受了這個充滿挑戰的機會。18歲的他貸款買下了藥廠合夥人的全部股份,掌握了藥廠的實權,同時,大膽改革藥廠的經營方針。經過一番苦心經營,在大學畢業前,他已是擁有百萬美元的大學生富翁了。

也許有人認為我們不如那些商業巨子聰明,對信息不如他們敏感,麵對信息社會甚至無所適從。其實,這都是次要的因素,要相信每個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凡事都是磨煉出來的,隻要運用正確的方法,就不會有茫然的感覺,並能擁有敏銳的眼光,在沙子中找到金子。

生活在信息社會中的青少年們應該怎樣培養信息接受與處理能力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重視信息的搜集與整理

在處處充滿信息的社會中,對信息的搜集與整理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大家不要認為這是一項枯燥的工作,其實這樣是在積累一個個機會。這就像我們學習知識一樣,剛開始誰也不可能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專家學者,隻能逐步地積累,即使那種非常有天賦的人,也要從積累開始。當我們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我們就會具有不同尋常的理解力和智慧,就可以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性的東西。信息也就是平時積累的材料,通過我們不斷的積累,再與生活兩相對照,我們就會發現哪些材料是有價值的,哪些是毫無用處的,這樣信息就成了我們的有用資源。所以,搜集信息是成功路上很關鍵的一步。

(2)豐富的知識和觀察力

信息的收集與處理需要有很好的觀察力,最好學會關注事物的細節。這裏舉一個例子。

愛若和布若兩人差不多同時受雇於一家超級市場,開始時大家都一樣,從最底層幹起。可不久之後,愛若突然得到總經理的青睞,一再被提升,從領班一直升到部門經理,而布若卻像被人遺忘了一般,還在最底層做職員。終於有一天布若忍無可忍,向總經理提出辭呈,並痛斥總經理狗眼看人低,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拔那些吹牛拍馬的小人。

總經理耐心地聽完了布若的話,對他說:“布若先生,您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布若很快從集市上回來說,剛才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車土豆在賣。

“一車大約有多少袋,多少斤?”總經理問。

布若又跑回去,回來說有10袋。

“價格多少?”總經理的問題似乎總問不完。

布若隻好再次跑到集市上。

總經理望著跑得氣喘籲籲的他說:“你請休息一會吧,看看愛若是怎麼做的。”說完把愛若叫來對他說:“愛若先生,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愛若很快從集市上回來了,彙報說到現在為止隻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總共有10袋,價格適中,質量很好,他還帶回幾個讓總經理看。並接著說這個農民過一會兒還將弄幾筐西紅柿上市,據他看價格還公道,可以進一些貨。這種價格的西紅柿總經理可能會要,所以他不僅帶回了幾個西紅柿做樣品,而且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麵等回話。總經理看了一眼紅了臉的布若,說:“請他進來。”

在生活中我們是否注意到這些細節了呢?我們通常會認為這些東西沒什麼用處,因此就忽略了,其實它是與成功密切相關的,隻要我們把這些細微的信息搜集起來,然後按照一定的係統進行整理,你就會發現它是一條極為重要的商業信息或你目前正需要的信息,所以,這種種細節,我們要處處留心,有時我們甚至可以從別人的一句話、一張廢紙上獲取靈感;有時我們會一時感覺它沒什麼用處,但如先加以整理,做成一條信息儲存在我們的信息庫裏,以後很可能就會發揮作用,這就是所謂的聚沙成塔。

(3)注意信息的相關性

當信息儲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它們的相關性,也許單個的信息沒什麼用處,但一旦結合起來,就有了很高的價值。這就要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分析,這不但是一個清理思路的過程,有時甚至可以發現信息外的一些信息,使我們獲得意想不到有價值的信息。

其實學習就是在智力上的自我準備,不論上中等的職業學校課程,還是理論或應用科學的普通課程,都會是開啟我們智慧之門的鑰匙。在具備了基本知識之後,進一步以經驗為指導,信息所發揮的功能就會是巨大的。所以學習也就是把知識作為一種長久的信息儲存起來。

比爾·蓋茨在投身軟件業時,聯係自己編寫軟件、操作係統、語言、應用程序等方麵的豐富知識,再加上所獲得的個人軟件行業在市場中仍然很薄弱的信息,於是取得了成功。

(4)善於捕捉信息

如果我們主觀上缺乏準備,頭腦中完全沒有捕捉信息這根弦,那麼即使是有用的信息送到你的麵前,也會白白地讓它溜掉。我們常會見到這樣的情形:有些人天天看報紙、聽廣播、看電視,但是他們從未發現任何有價值的信息。他們對信息毫不敏感的原因,在於缺少捕捉信息的意識和緊迫感,通常也懶於去整理自己每天所看到的信息。所以,我們必須樹立常抓不懈、多方收集信息的意識,使自己成為捕捉信息和機遇的有心人。俗話說:“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隻要我們每天都有意識地去關注信息,好比樹起了全天候的“雷達天線”,我們就能在大量的新聞報道、廣告、聊天中發現閃光的金子和難得的機遇。

(5)抓住關鍵信息

說到商業上的成功者,我們往往佩服他們那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呼風喚雨”、“左右市場”的能力。其實,在他們那叱吒風雲的表象背後,有著一個共同的規律:他們都是善於抓住關鍵信息、善於伺機而動的人。

表麵上看似無從入手的事情,往往實質上並非“天衣無縫”,總是有“機”可乘,有“縫”可鑽,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一雙銳利的眼睛,是否有超人的嗅覺,而這是要靠一定的信息積累作基礎的。

信息本身千姿百態,有的屬於虛假的表象,能阻擋一般人的視野;有的屬於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容易被一般人所忽視,所以,青少年隻有保持清醒的頭腦,具有廣博的見識、豐富的閱曆、準確的判斷力,才能披沙淘金,讓信息為己所用。

11.不斷地開發自己的學習潛能

人類生來就有挖掘不盡的學習潛能,任何正常的學習者都能通過積極主動地開發自己的潛能,自己教育自己,並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

出生時我們混沌柔弱,正是通過學習,才使得我們掌握了越來越多的知識,具備了某些技能,並形成了一定的對於人生和世界的看法與態度。學習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務,也是青少年自強自立於未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可是你也許會發現,連同許多其他新問題一起湧現到你麵前的,還有學習方麵的困惑:“學什麼?”、“怎麼學?”以前的某些經驗似乎已經不足以幫助你從容應對眼前新的挑戰了,我們似乎應該反觀一下“學習”本身,探尋一下“什麼是學習的科學規律”、“什麼是學習的有效方法”?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羅傑斯曾經指出:靜止地學習信息,在以往的年代也許是合適的,但如果我們要使當代文化得以生存下去,就必須使個體能夠順應變化,因為變化是我們當代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實。也就是說,采用以往的學習方式,無法使我們適應當前的處境。對於不斷變化的社會來說,采用新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始終是必需的。而在現代社會中最有用的學習是了解學習過程,對經驗始終持開放態度,並把它們結合進自己的變化過程中去。

學習的內容因學科各異而豐富多彩,各學科也有其特殊的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法,但任何學科都有著普遍相似的基本心理過程,這就使心理學家研究“學習”本身的性質、機製等成為可能。研究者們通過他們各具特色的實驗設計、思考角度,對學習的某些種類、某些現象做出了不盡一致的解釋,形成多種“學習理論”。每種理論雖都有其不足和未及之處,但都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它們都以不同的著重點從科學的立場,告訴青少年究竟什麼是學習。

一隻餓貓被關在籠子裏,籠子外放著一盤食物,裏麵設有一種打開門閂的裝置,比如,一根繩子一端拴著門閂,另一端安有一塊踏板,貓隻要按下踏板,門就會開啟。貓第一次被放入籠子時,亂衝亂撞,或咬或爬,試圖逃出。終於,它無意中碰到踏板,門開了,貓逃到外麵,吃到了食物。再把貓放回籠子,它仍會經過衝撞咬抓的過程,但所需時間可能少一些。經過如此多次連續嚐試,貓出逃所用的時間越來越少,無效動作逐漸被排除。後來,貓一進籠子即按動踏板逃出,獲得食物。

這隻貓經過“嚐試—錯誤—再嚐試”的過程,最終學會了“踏板—開門—吃食”的聯結。

猩猩基加被關在一個大籠子裏,它跳起來也摸不著籠頂上掛著的香蕉。籠子裏還放著幾隻箱子。基加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取不到香蕉,它蹲在那裏,望著香蕉,若有所思的樣子。突然,它意識到,箱子不是隨便放在那裏的,它覺察到了箱子和高處香蕉之間的關係,它躍起來,搬了一個箱子放在香蕉下麵,自己站上去,可還是不夠高。基加無奈,隻得坐在箱子上休息。突然,基加跳起來,搬起一隻箱子疊在另一隻箱子上,迅速爬上去拿到了香蕉。三天後,實驗者稍稍改變了實驗情境,基加竟能用舊經驗解決新問題。

基加的學習是一種對事物之間關係的突然領悟——即“頓悟”。

八九個月大的嬰兒看見一隻小木球,試著拿過來把它放在嘴裏,因為在他有限的經驗中,“吸吮”是他探索、解釋外界事物的既有模式,他用它來理解新的事物。而一旦他認識到,小球是一個可以被拋起來的東西,他就會順應這個新功能。下次碰到小球時,他就會試圖扔它,而不是把它放進嘴裏。

也就是當新材料不能為現有知識經驗所同化時,舊的觀念結構被改造和擴充,並形成新的觀念結構以順應環境,學習便發生了。

把兒童分成兩組,讓他們分別看一段錄像片。甲組兒童看的片子是一個大孩子在打一個玩具娃娃,過一會兒來了一個成人,給大孩子一些糖果作獎勵。乙組兒童看的片子開始也是一個大孩子在用力打一個玩具娃娃,過一會兒來了一個成人,為了懲罰這種不好的行為,打了那個大孩子一頓。看完錄像片後,實驗者把兩組兒童一個個領進一間放著一些玩具娃娃的小屋裏,結果發現,甲組兒童都會學著錄像片裏大孩子的樣打玩具娃娃,而乙組兒童卻很少有人敢去打一下玩具娃娃,即榜樣的作用能使兒童很快學會攻擊行為。接下來,實驗者鼓勵兩組兒童學錄像片裏大孩子的樣打玩具娃娃,誰學得像就給誰糖吃,結果兩組兒童都爭先恐後地使勁打玩具娃娃。

通過看錄像,兩組兒童都已學會了攻擊行為。第一階段乙組兒童之所以沒有人敢打玩具娃娃,是因為他們害怕打了以後會受到懲罰,一旦條件許可,他們也會像甲組兒童一樣把學到的攻擊行為表現出來。人類能通過觀察模仿學習新的行為模式;學習者如果看到別人的行為受到獎勵,就會增加產生這種行為的傾向;如果看到別人的行為受到懲罰,則會削弱或抑製發生這種行為的傾向。

學習心理學家指出:學習就是學習者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學會與教師及班集體成員交往、闡明自己的價值觀和態度、實現自己潛能的過程中,達到最佳的境界。當學習者覺察到學習內容與自己的目的有關,認識到這是自己的學習時,就能夠積極地、負責任地參與學習的過程,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評價為依據,而把他人評價放在次要地位;就能開始自己的有意義的學習,並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獨立性、創造性和自主性也能得到促進。

通過以上列舉的具有代表性的學習理論的一些觀點,我們應當明確:學習是學習者經過一定的訓練以後出現的某種變化;而這種變化是複雜的,有認知的、情感的、運動的;導致這種變化的心理機製也是多樣的,有漸進的“試悟”、突然的“頓悟”,有通過“同化”與“順化”與環境保持的動態平衡。引起這些變化的原因也是多種的,有學習情境的因素,有學習材料性質類型的因素,也有學習者自身的因素,等等。

在心理學上,尚無一種理論可以滿意地解釋複雜的人類學習,但青少年可以綜合運用不同的理論來關注不同類型的學習,並從中得到一些科學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