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進步篇 (2)(3 / 3)

麵對困境,我們要想獲得成功,到達理想的彼岸,在一定程度上要看能否根除自己的惰性。作為一個對成功有著強烈渴望的人,要時刻記著勤奮和努力,隻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向成功靠近。

今天的安逸是明天的苦難

任何成功都不是輕易就能獲得的。它需要不斷地努力,需要艱辛地拚搏。如果你貪圖安逸,不願為之付出,那你遲早會為此付出代價。而如果你能克服重重阻礙,不斷向前,那你就能得到成功的垂青。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害怕艱難,不願付出。他們得過且過,混沌度日。在他們看來,努力也不一定成功,還不如享受為先。還有的人覺得自己已經有所成就,認為自已不需要再那麼艱苦地付出,而是應該享受一下了。然而,他們不知道,不經過努力的享受完全沒有實際意義,也不會長久,這種所謂的安逸最終會貽誤你的一生,讓你追悔莫及。

在沃爾斯公司高階主管的眼中,傑克森是值得栽培的業務人才。他能力超群,工作做得讓人無可挑剔。與他同期進入公司的邁克,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老實業務員,不太善於表達,卻很勤快。

他們同期接受公司的培訓,而自信滿滿的傑克森卻從不把邁克放在眼裏,因為作為常勝將軍的他,根本就看不上木訥而又有點愚笨的邁克。但是,邁克卻很崇拜傑克森,經常向他請教業務上的問題。除此之外,邁克還非常勤奮用心,他總是在下班後繼續鑽研相關的技能,充實專業知識,讓自己的業務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傑克森卻仍在沾沾自喜,沉醉於自己的出色而不思進取。他覺得自己就是最出色的,沒有誰能比得上他。在邁克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的時候,他在家中與朋友聚會,常常是酩酊大醉而後倒頭大睡,根本不知道此時的自己在業務上已經沒什麼優勢可言了。

最終,傑克森因業績不斷下滑而被解雇,而邁克則因出色的表現被晉升為業務經理。

生物學家曾做過實驗,把同種生物放在兩種不同的環境中,一種是非常舒適的環境,一種是要通過努力才能取得食物的環境,最後的結果是,生活安逸的生物不是早死就是病死,而在惡劣環境下的生物卻過得非常快樂而且長壽。人也一樣,凡是那些在艱苦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都是比較堅強、有活力並能取得成功的人,而在舒適安逸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通常都很平庸。

有這樣一部關於熊貓和北極熊的電視片,講述的是這樣一件事情:

熊貓和北極熊原本有著共同的祖先,由於氣候變化,一批轉移到中國四川的溫帶地區,另一批轉移到北極的寒帶地區。按一般邏輯,進入寒帶地區的熊會凍死、餓死,溫帶地區的熊會很容易活下來。結果卻相反。由於環境好,熊貓由以前比較凶猛的物種變成了好吃懶做、瀕臨滅絕的物種,因為熊貓退出了生存競爭。

溫帶地區食物多,食肉動物也多,老虎、獅子和狼常和熊貓搶食物,熊貓搶不過它們就不吃肉了,改吃草。而食草動物也多,因此熊貓決定連草也不吃了,吃其他動物都不吃的竹子。它卻不知道已經犯了致命的錯誤——它選擇了唯一的食物來源,當竹子越來越少的時候,就有大批的熊貓被餓死,最後全世界隻剩下屈指可數的熊貓。

而北極熊卻在北極生活得很好,比當地的任何動物都更凶猛,體重也比熊貓重很多。它本來是陸生動物,但最後它能在海中遊泳長達幾小時,且能捕食水中的生物,實在沒東西可吃時,還能在-40℃的北極冬眠。可以說,是北極生存環境的惡劣給了北極熊強健的體魄和強大的生存能力。

實事求是地說,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讓安逸耽誤了自己的成功。其實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也有無窮大的能量,最重要的是你是否願意去釋放你的激情,釋放你的能量,隻要你肯積極地付出,不被一時的安逸所迷惑,就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