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進步篇 (2)(2 / 3)

勤奮是步入成功之門的通行證

大多數的成功者並不是那些最聰明的人,在常人眼裏他們似乎還顯得有些笨拙,甚至有的人還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他們最終成功了。勤奮是他們的共同特點,可以說,要想成功,就要握緊勤奮這個通行證。

工作和生活都需要勤奮,但我們在勤奮的同時,也要正確理解勤奮的含義。

首先,勤奮工作不是指機械地工作,而是用心在工作中學習知識,總結經驗。其次,勤奮不是要你一刻不停地工作,這樣隻能讓你筋疲力盡,效率降低。勤奮是需要堅持不懈的。勤奮通向成功,而成功可能會成為勤奮的墳墓,所以我們在取得了一個小目標的成功之後,一定不能放鬆,而要繼續勤奮,永不滿足。

有人問寺院裏的一位大師:“為什麼念佛要敲木魚?”

大師說:“名為敲魚,實則敲人。”

“為什麼不敲雞呀、羊呀,偏偏敲魚呢?”

大師笑著說:“魚兒是世間最勤快的動物,整日睜著眼四處遊動。這麼勤勞的魚兒尚且要時時敲打,何況懶惰的人呢?”

故事雖然淺顯,道理卻極為深刻。

普通人離不開勤奮,偉大的成功更是來源於勤奮。華羅庚說過:“我不否認人有天資的差別,但根本的問題是勤奮。我小時候念書時,家裏人說我笨,老師也說我沒有學數學的才能。這對我來說,不是壞事,反而是好事,我知道自己不行,就更加努力。我經常反問自己:我努力得夠不夠?”這些卓有成就的名人的做法和說法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應該說,勤奮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相反,追求安逸倒是人類潛意識中共有的欲望。但無論任何人,隻要長期不懈地努力,就能養成勤奮的習慣。有了勤奮的習慣,做事就會努力,相比較而言,就會有更多的成功機會。

有這樣一個普通的人。他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過著和同齡人一樣的瑣碎日子——上學,讀書,玩耍,在平淡的歲月中一點點長大。如果非要從他身上找出什麼特別之處的話,那就是他對曆史的癡迷。記得在上小學的時候,當別的男孩兒正在瘋狂玩耍的時候,他卻獨自一人蹲在廚房昏暗的燈光下如饑似渴地讀著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史書。

後來,他考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學。然而,大學的生活沒有他想象的那麼豐富多彩,此時的他不談戀愛,不玩遊戲,也很少和同學一起上街閑逛。隻要一有時間,他就一頭紮進史書中,樂此不疲。

再後來,他大學畢業,順利地考上了公務員,從此開始了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枯燥生活。

公務員的工作依舊很清閑,同事們一有時間就在一起看看報紙,聊聊天,以此打發漫長的時光,而性格內向的他仍舊常常在空閑的時候奮筆疾書,記錄著一些有趣的曆史故事。

下班之後,他也很少去參加什麼應酬,他更願意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沉浸在刀光劍影的曆史往事中。他一直覺得自己的生命不能在這樣瑣碎無聊的時光中消耗掉,終於有一天,他下決心要寫一本書。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開始用自己的語言詮釋著一段古老的曆史。

就這樣,他利用斷斷續續的業餘時間寫出了一本幾十萬字的書,這本書叫《明朝那些事兒》。在這本書裏,他以獨特的曆史觀和豐富的曆史知識以及俏皮調侃的語言吸引了大批讀者,他也因此成了紅透大江南北的人物。

在談到自己如何成功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比我有才華的人,沒有我努力;比我努力的人,沒有我有才華;既比我有才華,又比我努力的人,沒有我能熬。在他們消磨時間的時候,我卻在不停地努力著。”

韋爾奇說:“勤奮就是財富,勤勞就是財富。誰能珍惜點滴時間,誰就能成就大業,鑄就輝煌。”

勤奮具有點石成金的魔力。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物、那些將勤奮奉為金科玉律的人們,將使人類因他們的工作而受益。再也沒有什麼比做事拖拖拉拉更能阻礙一個人成功的了,它會分散一個人的精力、磨滅一個人的雄心,使我們隻能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安排,而不是主動地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正如黑格爾所說:“天才如果朝朝暮暮地躺在青草地上,讓微風吹來,眼望著天空,溫柔的靈感也始終不會光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