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進步一點點
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也許你的進步並不快,也許你的起點不是很高,但隻要你能堅持每天都有所進步,就一定會成功。
成功來源於諸多要素的疊加。比如,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點點;每天走路比昨天精神一點點;每天行動比昨天積極一點點;每天效率比昨天提高一點點……
法國的一個童話故事中有一道小智力題:荷塘裏有一片落葉,它每天會增長一倍。假使30天會長滿整個荷塘,請問第28天,荷塘裏有多少荷葉?
答案要從後往前推,即有1/4荷塘的荷葉。這時,假使你站在荷塘的對岸,你會發現荷葉是那樣的少,似乎隻有那麼一點點,但是,第29天就會占滿一半,第30天就會長滿整個荷塘。
正像荷葉長滿荷塘的整個過程一樣,荷葉每天變化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可是前麵花了漫長的28天,我們能看到的荷葉都隻有那一個小小的角落。
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即使我們每天都在進步,然而,前麵那漫長的“28天”因無法讓人“享受”到結果,常常令人難以忍受。人們常常隻對“第29天”的希望與“第30天”的結果感興趣,卻因不願忍受漫長的過程而在“第28天”放棄。
每天進步一點點,它具有無窮的威力,隻是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力,堅持到“第28天”以後。
拿競爭來說,通常情況下,競爭對手常常不是被我們打敗的,而是他們自己忘記了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者不是比我們聰明,而是他能比我們每天多進步一點點。
眾所皆知,日本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向來以品質卓越著稱,不論是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還是汽車等,日本的產品品牌在世界上都是屬於一流的。
日本人之所以對品質有如此高的重視,是因為一位美國的品質大師戴明博士。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戴明應日本企業之邀,力求重振日本經濟。戴明博士到了日本之後,對日本企業界提出“品質第一”的法則。他告訴日本企業界,要想使自己的產品暢銷全世界,在產品品質上一定要持續不斷地進步。
戴明博士認為,產品品質不僅要符合標準,更要無止境地每天進步一點點。當時有不少美國人認為戴明博士的理論很可笑,但日本人完全照做。今天日本企業的產品在世界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他們將功勞歸於戴明,甚至頒贈給先進企業的獎項也稱為“戴明獎”。
當福特汽車公司一年虧損數十億美元時,他們請戴明博士回來演講,戴明仍然強調要在品質上每天進步一點點,持續不斷地進步,這樣才可以起死回生,振興企業。
結果,福特汽車照此法則貫徹了三年之後,便轉虧為盈。
成功就是把簡單的事情重複著去做。每天進步一點點是簡單的,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願意做些簡單而重複的事情。因為越簡單、越容易的事情,人們也越容易不去做它。
然而,一個人,如果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哪怕是1%的進步,試想,還有什麼能阻擋得了他最終達到成功?一個企業,如果其中的每個人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那也就沒有什麼障礙能阻擋得住它最終的輝煌。
前洛杉磯湖人隊的教練帕特·萊利在湖人隊最低潮時,告訴12名隊員說:“今年我們隻要每人比去年進步1%就好,有沒有問題?”球員一聽:“才1%,太容易了!”於是,在罰球、搶籃板、助攻、抄截、防守等方麵都各進步了1%,結果那一年湖人隊果真得了冠軍。
有人問教練,為什麼這麼容易就得到了冠軍呢?教練說:“每人在五個方麵各進步1%,則為5%,12人一共60%,一年進步60%的球隊,你說能不得冠軍嗎?”
總之,每天進步一點點是成功的開始,每天創新一點點是超越的開始,比別人做得好一點點是傑出的開始。如果你有一顆夢想成功的心,那就要從現在開始,每天進步一點點,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你就會發現成功已經悄然而至。
不斷攀登生命的高峰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成功,隻有不斷的進步。的確,成功不是輝煌,而是一種無限期的磨練。它需要不斷進步,不斷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