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人際篇 (1)(2 / 2)

通過門上一個很小的窗口,他看到門廊裏那個孤獨的衛兵深深地吸了一口煙,然後美滋滋地吐出來。這個囚犯很想要一支香煙,所以,他用他的右手指關節客氣地敲了敲門。

衛兵慢慢地走過來,傲慢地問道:“想要什麼?”

囚犯回答說:“對不起,請給我一支煙……就是你抽的那種萬寶路香煙。”

衛兵錯誤地認為囚犯是沒有權利吸煙的,所以,他嘲弄地哼了一聲,就轉身走開了。

這個囚犯卻不這麼看待自己的處境。他認為自己有選擇權,他願意冒險檢驗一下他的判斷,所以他又用右手指關節敲了敲門。這一次,他的態度是威嚴的。

那個衛兵吐出一口煙霧,惱怒地扭過頭,問道:“你又想要什麼?”

囚犯回答道:“對不起,請你在30秒之內把你的煙給我一支,否則,我就用頭撞這混凝土牆,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覺為止。如果監獄當局把我從地板上弄起來,讓我醒過來,我就發誓說這是你幹的。當然,他們絕不會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須出席每一次聽證會,你必須向每一個聽證委員證明你自己是無辜的;想一想你必須填寫一式三份的報告;想一想你將卷入的事件吧——所有這些都隻是因為你拒絕給我一支劣質的萬寶路。就一支煙而已,我保證不再給你添麻煩了。”

結果,衛兵不僅給了囚犯香煙,還替他點了火,因為這個衛兵馬上明白了事情的得失利弊。

這個囚犯因為看穿了士兵的立場和禁忌或者叫弱點,所以滿足了自己的要求,獲得了一支香煙。

聽了這個故事,鬆下幸之助先生立刻聯想到自己:如果我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就可以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想得到什麼、不想失去什麼。僅僅是轉變了一下觀念,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鬆下幸之助先生便立刻獲得了一種快樂——一種發現真理的快樂。後來,他把這條經驗教給了鬆下的每一位員工。

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你會發現,你變成了別人肚子裏的蛔蟲,他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忌,都進入到你的視線中。在各種交往中,你都可以從容應對,要麼伸出理解的援手,要麼防範對方的惡招。

當然,有太多的人不懂得如何運用這條規則,這是導致他們人生失敗的一大原因。可是,也許他們至死都不知道,由於不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他們喪失了許多可以成功的機會。

在“馬歇爾計劃”剛開始製訂的時候,美國人基本上支持了這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促使歐洲複興的計劃,然而馬歇爾本人卻很擔心錙銖必較的國會是否會同意拿出那麼多錢去支援歐洲。

有一天,馬歇爾接到通知,國會撥款委員會將舉行聽證會,研討馬歇爾的歐洲重建計劃。

為了使馬歇爾計劃能順利被批準,馬歇爾的兩位助手一起幹了一個通宵又一個整天,起草了關於馬歇爾計劃的發言稿。他們搜集了全部事實,提出了一切必需的要求,並列舉了令人信服的理由,配之以大量具有權威性的具體細節作為論據,說明這一計劃可使歐洲免於浩劫同時又對美國有利的道理。然後他們興衝衝地帶著自己的若幹成果回到馬歇爾那裏,把他們精心準備的發言稿交給了他。

馬歇爾看了一遍,半天沒有說話,最後他往椅背上一靠,說:“我不想用這個稿子了。”

助手們大吃一驚,以為自己的稿子不符合馬歇爾的要求。

馬歇爾似乎看透了他們的心思,說:“別誤會,講稿寫得很好。可是,你們想,聽證會想要聽的是什麼?他們想聽的是我本人對這個計劃的看法,而不是你們兩位的看法。要是我去那裏念這篇發言稿,他們會明白是你們寫的。我看不帶講稿去更好些,大家以為我會先發表一篇聲明,我就說,先生們,你們要我出席聽證會,現在我準備回答你們的問題。於是他們就向我提問,不管到時他們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我都要用心閱讀這篇發言稿,這樣才好用你們準備的各種理由來回答他們的問題,這樣才會使他們滿意,因為委員會真正想知道的是我本人是否了解這個計劃。”

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馬歇爾的這種分析是正確的,計劃最終獲得了撥款委員會的支持,從而也給予了財政上的保證。

站在客觀的立場上,不僅要考慮到自己的需要,而且還要考慮對方可能的心理變化,感受到他人的情緒。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不會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也隻有這種基於對方需求的溝通,才是有效的溝通。也隻有這種考慮問題的方式,才會讓事情辦得順利。

善待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一位哲人說過,一個人把自己想象成什麼,就會成為什麼。同理,一個給予別人方便的人,自己也會得到別人給予的方便。善待他人,其實就是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