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所謂“難以相處”的人。因為工作等諸多原因,我們要長時間和他們交往、相處和共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改變不了現實,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學會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
生活是一個大舞台,無論你在上麵扮演什麼角色,都離不開與其他人的合作。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與我們打交道的不隻是與我們同一個類型的人,與我們性格不同、誌趣不同的人,我們也需要與之接觸、合作。
在工作中,與我們朝夕相處的也許並不是我們喜歡的人,麵對他們,我們要讓自己學會適應,學會溝通,而不是逃避。學會與不同類型的人相處,這才是明智的表現。
首先,你必須明確,這種困擾是你自己的問題還是由於你對別人要求過高造成的。你可試著同你周圍的人交往,看看你所認為的“難以相處者”在其他人眼裏是否也是這樣。如果別人並沒有這樣的感覺,那你就要從你自己或你們兩個人的關係上找原因。你要改變一下自己的態度,從客觀的角度去分析、麵對這一問題,這樣你就會發現,事情也許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
馬克是個25歲的青年,他在一家名氣很大的公司工作,無論是在學曆方麵還是在工作能力方麵,都算得上是優秀的,可是,他卻總得不到公司領導的提拔和重用。因為他隻專注於技術,不肯花時間琢磨人際關係。
最後,在無法忍受主管的反複無常,看不慣主管的假公濟私時,他決定辭職。在準備遞交辭職信時,他在樓梯間遇見一位相鄰部門的經理,因為之前有過數麵之緣,因此兩人互相微微一笑,點頭打招呼。
經理看見馬克手上的辭職信,一臉的驚訝,他說:“如果你另有高就,那恭喜你。如果是因為你們部門的主管,那你可要考慮一下。你一定要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不然你永遠都會遇見這種人,然後令你手足無措。”
這位不太熟悉的經理的一席話一下子說到了馬克的心裏。一個讓他迷茫多日沒有搞懂的問題,原來隻在這簡短的幾句話裏。
馬克被震動了。之後,他撕掉了那封辭職信,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試著與看不慣的主管相處,雖然他仍然不認同一些違反他做人原則的事情,但他開始不去較真兒,盡量去看事情好的一麵,從而和主管之間的關係也從對立變得平和。
一年後,馬克因為業務突出,被總公司調去組建分公司,並擔任負責人。
談到過去的那段經曆,馬克說:“今天你看見我還在這家公司,那是因為我曾經遇見一位智者,他在我最彷徨的時候,告訴我一個職場真理——在職場中,要把自己變成水,可以裝進任何形狀的容器。”
其實,對於一個真正的難以相處者,你要學會設身處地地了解對方的處境。你不需要與他爭執,更不必強迫他去做些什麼,而是心平氣和地詢問他采取這種方式對待別人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你的目的沒有達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你們之間的關係。
當然,他提出的原因在你看來可能是十分荒謬的,但你也不必馬上去反駁他,而是設法從他的言談中發現某些真實的成分。這樣做,能夠進一步緩和你們之間的關係,使雙方都覺得心情舒暢。
其實,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盡善盡美的,每個人在思想和性格上都會存在缺點和差異,這就要求我們對人不能過於苛刻。跟不同性格的人相處,要胸懷寬廣一些,氣度大一些,要提倡寬容。在與自己性格不同的人身上,要注意發現別人的長處和優點。隻有這樣,才會讓自己的工作更協調,做事更順利。
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
人們在交往之間,總有許多分歧。有時並不是因為雙方之間有多麼難相處,隻是考慮問題的方法有些不當,如果改變一下看問題的立場,那麼事情就會容易得多。
鬆下幸之助先生在做生意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一條重要的人生經驗: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
鬆下幸之助在日常的工作中,總希望縮短與對方溝通的時間,以提高會談的效率,但卻一直因為雙方存在不同意見、說不到一塊兒而浪費掉大量時間。他知道,對方也是善良的生意人,但雙方的意見就是難以達成一致。在23歲那年,有人給他講了一則故事——犯人的權利。他終於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學。憑借這條哲學,他與合作夥伴的談判效率突飛猛進,人人都願意與他合作,也願意做他的朋友。
故事是這樣的:
某個犯人被單獨監禁。有關當局已經拿走了他的鞋帶和腰帶,為的是不想讓他傷害自己。於是,這個犯人用左手提著褲子,在單人牢房裏無精打采地走來走去。他提著褲子,不僅是因為他失去了腰帶,而且因為他失去了7公斤的體重。從鐵門下麵塞進來的食物是些殘羹剩飯,他拒絕食用。但是現在,當他用手摸著自己的肋骨時,他嗅到了一股萬寶路香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