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這家夥堅持要出國好與不好先不,其實這也還算是一個人才,以後就算他不想回國發展,基金會旗下單位在國外的業務也會越來越多,於是就大筆一揮把這家夥安排到波士頓那邊去留學。
如今幾年時間過去,波士頓那邊的研究生學習計劃是提前半畢業,讓汪正國萬萬沒想到,這家夥卻又神奇地跑回國內來發展,一頭紮進蓉城高新產業園,要做一位“創客”。
要承認,像這種有著不屈不撓地內在精神品質的家夥,再加上本人還到波士頓王安研究生學院進行深造,對半導體電子產業也很熟悉,這種人生就是白手起家的材料。
果不其然,這家夥回到蓉城之後,一眼就看中樞1所代表的數碼相機產業,簡單打聽之後又靠著那股子厚臉皮勁頭,拍出王安研究生學院的畢業證之後,成功打入隻有國內各相機廠商大佬才有機會參加的研討會。
這位二十六歲的年輕人在剛回蓉城的時候,就再次遇到了兩年前把他加入到王安研究生學院留學名單當中的汪正國,多方交流之後,在得知這家夥的想法之後,汪正國心裏立刻改變了他對這人的印象。
按照這位所言,他大學最開始在帝都郵電,學的是無線電以及電子硬件專業,之後進入傳媒大學,現在回國之後研究數碼相機也算是對兩所母校都有交代。
“數碼”二字意味著電子行業,這當然能和郵電大學扯上關係;“相機”是傳媒行業吃飯的家夥,同樣也算是為傳媒學院做出了貢獻。
聽聽這辭,還真是人才中的人才,這種人生就是創業當老板的料。
而共和國的相機產業要走向數碼化,肯定不能完全指望那些公有製的國企,同樣也不能把所有雞蛋全部都壓在蜀航光學身上。
一位留學歸來的海歸人士,而且還是學半導體電子產業,又對數碼相機感興趣,那為什麼就不能支持這家夥另外重啟爐灶,相機這種東西在共和國向來都是劃歸在輕工業部分,它完全可以對私人開放。
而海龜留學生歸國創業,這光是聽起來就感覺高大上了不少,如果他真能夠在蓉城高新產業園闖出一番地,這未嚐不能算是蓉城高新區創業精神的體現。
至於這人叫什麼名字,汪正國倒是記得很清楚:唐俊!
這是汪正國目前最看好的蓉城創業者,在他身上,幾乎擁有半導體產業白手起家所需要的一切能力,或許在他手上,能夠迅速發展出一家讓人瞠目結舌的超級大怪物。
從相機起家,這家夥又從事半導體電子產業,如果開發數碼相機是作為廣播傳媒大學學生應該的,那他作為郵電大學的學生,是不是也要在通訊行業幹出一番事業?
畢竟蓉城這裏,此時也已經成功鋪下共和國第一條城際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