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2 / 3)

“現在的事實是我們已經不止一次吃過發動機虧,所以我不管渦噴15,又或者是青城發動機也好,隻要它們沒有完全落地定型生產之前,我們都不能輕易地放棄另外一款發動機。”

因為渦噴15發動機的進度緩慢而停止基於這款發動機設計的機體設計,這肯定是不理智的表現,現在誰又能保證看起來暫時領先的青城發動機會成功?

“文總這話的對,現在並不是放棄渦噴15,我們可沒有這權力。當然,我們也不會有任何理由去停下渦噴15,對於做飛機設計的研究所而言,國內的航空發動型號自然是越多越好,我之所以提出青城發動機,意思也不過是希望可以多一條路而已。”

飛機推進係統負責人顯然也沒想到就自己這多提的一嘴,居然還能導致幾位老同事的聯合反對,這才忙著解釋一番,之後還怕大家繼續在這問題上扯下去,他反正是已經達到了目的,這才轉而起後麵的問題。

翻開桌上南非設計方案發動機艙設計簡圖,拿給與會眾人:“使用青城發動機,這是南非方案最終定型生產的核心動力,但目前來,因為發動機還在研製中,南非方案的設計是暫時用斯貝發動機作為原型機動力,我們這邊可能也要麵臨同樣的問題。”

南非方案已經進入到原型機製造階段,五台從40工廠拉出來的全新原裝斯貝發動機早就運到肯普頓帕克飛機製造中心,目前國內還剩下十多台,倒也足夠原型機測試需要。

“按照剛才所,采用南非方案修改機翼設計的十號截擊型,我們大概能夠在兩個月之內實現設計定型,農曆新年之前把圖紙發給1廠進行原型機製造,不定明年咱們就能看到原型機下線測試,而那時候的發動機肯定還是隻能用斯貝。”

白了,在青城發動機定型之前,任何采用這款發動機做動力係統的飛機但凡是需要飛行測試,都隻能暫時采用斯貝頂上,這個是沒的。

不過嘛,這時候的眾人其實都對斯貝沒什麼意見,比起暫時使用斯貝做原型機首飛這種理所應當的測試工作來,在86年就能看到原型機,這才是真的讓人驚掉一地下巴,進度簡直快到了讓人感覺不真實的地步。

“有關這個問題.....咱還是先暫時看著辦吧,如果設計進度確實沒有落下,倒是可以製造一架原型機試試,咱們隻要做出了飛機,那就是一次巨大地進步,不管它能不能有機會飛上,至少做出來就沒有浪費的,實在不行,咱把它拉去做靜力測試也好。”

飛機在86年年底首飛,這在文總師看來肯定是不太合適,十號項目來之不易,“穩定”壓到一切,反正又不需要刻意趕進度,最好還是能夠在地麵階段就多做測試,確保飛機在上飛的時候能夠萬無一失。

其實在原計劃當中,首飛工作隻要在88年之前都算是非常不錯,現在要提前到86年,其實也完全沒必要。

“這樣,咱們盡可能等地麵測試做的足夠詳盡之後再首飛,大概就要到87年左右,至於那時候的青城發動機是什麼進度,能不能供我們原型機做飛行測試,關於這些問題,李主任你有相關消息沒?”

總師求穩妥,不願意在86年進行首飛,這沒什麼,反正也隻是一個建議而已,推後到87年也沒問題。

至於青城發動機的進度,這個倒是可以知道:“按照西南動機那邊的進度表,明年的青城發動機項目會進入到密集測試階段,如果沒有大的設計缺陷,可能在87年就能完成所有大的測試工作,其實這項目到底也隻是在成熟地發動機基礎上做改進。”

青城項目有南非給資金支持,倒也是不差錢,一切都是為了進度,光是發動機的原型機就計劃要製造十五台以上,這其中的十台在羅羅工廠製造,另外五台會在羅羅方麵的支持下,由西南動力機械公司逐步實現自主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