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南非好歹也是有錢人,雖然受到國際製裁,但有錢終究能使鬼推磨,照樣還拿到了來自以色列的技術支援,包括雷達、航電、數據總線、電傳飛控等等,這些全都是LAVI戰鬥機上使用的原裝子係統。
作為南非方案的中方總設計師,老汪對這些東西的技術含量非常清楚,相關資料是早早就已經弄到手備著,就看這次有時間把東西順帶拿回國內支援十號的研製工作。
“南非方案這邊的設計工作已經搞定,我手頭的工作大致是輕鬆了很多,要是明年有時間的話,可能我會回國內同所裏做一次當麵技術交底,反正光是這些資料其實還遠遠不夠。”
老汪首先了自己的安排,之後又繼續,對於屠正星,他倒是沒打算直接帶回國內。
“正星這邊,過段時間他就可以和你們一起出發,讓他去英國那邊跟進青城發動機的研製工作吧,飛機動力係統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真想要往總設計師路線發展,那就必須要具備統籌全局的能力,僅僅呆在南非這邊肯定是很難接觸到青城發動機的最新進展。”
這行程計劃實際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定好,屠正星也沒有任何反對意見,本來他的想法就是能夠多見識國外同行,到南非這邊看過、實踐過後,也是時候該換一站。
不過在此之前,有些情況還應該先交代清楚,一邊收起桌上的圖紙,還順便介紹著最近的工作交接:“汪總師的安排肯定沒問題,我這幾就去同茶隼直升機項目的總師做交接,過幾就能夠出發英國。;”
就南非航空製造業領域來,八十年代最有亮點的兩個項目,它們分別是固定翼單發三代多用途戰鬥機、旋翼武裝直升機,這兩個項目一旦能夠完成,整個南非的空中優勢就算是初步搭建起來。
固定翼單發多用途戰鬥機需要眾多子係統支撐、要有雄厚的經驗積累,所以南非選擇大量引進國外研發力量,但武裝直升機是一個列外,南非在這方麵顯得很固執,似乎並沒有打算過多引進國外技術。
至於屠正星為什麼要去和茶隼直升機項目做交接,這倒是不難理解。
畢竟這邊的固定翼戰鬥機設計已經初步確定有一段時間,好幾十號高端設計人員放在這裏,雖然會有部分人員要跟進原型機的製造,但總還有人閑下來,這時候被拉壯丁,臨時安排到茶隼項目去工作一段時間,也並非不可。
要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之間的區別,它大也大,不大好像也不大,兩者之間多少還是有一定相似之處,僅從機械原理上來,兩者還是有很多共通點。
汪正國還有些驚訝:“茶隼直升機?就咱所這次來南非的設計人員當中,還有人參與到了茶隼武裝直升機項目當中?”
這絕對是個新的消息,可真是有意思了,先不這茶隼直升機的技術水平如何。
反正有一點可以肯定,它是款徹徹底底的武裝直升機,和那些在運輸/突擊直升機基礎上加裝對地武器,主要用作特種部隊突擊任務的家夥相比,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共和國在八十年代弄到有多款武裝直升機,其中就有八十年代初期訂購的8架法國原裝羚羊超輕型武裝偵查直升機,還有之後的直9G項目,乃至後來還有給引進自俄羅斯的米17運輸直升機安裝火箭彈發射架計劃,真是夠瘋狂的。
從八十年代開始,自打共和國陸航部隊成立,麵對北方中蘇邊境壓力,一款真正的武裝直升機,這是共和國陸軍心心念念、無時不刻都在流口水的好東西。
南非茶隼武裝直升機對共和國來,實際也是有著巨大地吸引力,上位麵共和國陸航就在000年左右想過引進,但那時候的共和國山寨大王名聲初顯,南非一聽共和國采購數量還僅僅隻是個位數,哪還能不知道這是什麼情況,最終才沒能成功。
縱然上位麵的結果不怎麼好,但茶隼、虎式、A19這些集中服役於九十年代左右的中型武裝直升機還是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共和國沿著路線走下去,也弄出了武直10這種還算不錯的產品,不過那都已經是010年左右了,時間上已經落後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