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宇航都直接參與殲八大改,而且還是讓奉所為主導,屠正星和老汪兩人皆麵麵相覷,倒是能夠明白為什麼海空軍要統一口徑支持殲八大改了。
笑話,光聽這口風,不好就直接是英宇航把狂風戰鬥機相關技術提供給殲八大改使用,而國內軍方肯定抵擋不住大餡兒餅的誘惑,海空軍之前就是對殲轟七再有想法,這次也都要煙消雲散了。
“這樣的話,那確實就沒辦法了,看來殲轟七很難再繼續做下去,我原本以為有了青城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之後,國內還能趁機會推出自己的雙發重型多用途戰鬥機,但現在看來,實在是......”
接著,在眾人的疑惑中,屠正星硬是跑回房間,拿出一堆略顯老舊的圖紙,但這“老舊”顯然不是隨著時間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老化,而是紙張長時間翻折、修改的結果。
鋪開圖紙:“這原本是南非的簡?凡?洛格倫伯格中將所提出的雙發設計方案,雖然我個人感覺南非是不需要這種重型製空戰鬥機,但還是利用業餘時間大概設計了一份草圖,設計也都是基於南非方案放大而來,類似於幻影000和幻影4000之間的關係。”
幻影4000戰鬥機在八十年代的影響力和地位,大概類似於上位麵010年之後的奉骨頭鷹項目。
兩款飛機都是原型機製造出來了,技術看起來也足夠先進,並且還在航展上頻頻露麵,但就是國內軍方不買賬,雖然研製單位都想有外銷的想法,但事實是什麼情況,誰也不清楚。
但不管幻影4000最後落得什麼結果,但它也算是給出了基於單發戰鬥機放大,從而改進出雙發重型的設計思路。
開放之後的共和國同法國航空製造業交流不算少,何況幻影4000本來就是對外公開的項目,屠正星知道這些卻也是正常。
往圖紙上湊過去,略微一看,也就大致明白這東西是個什麼設計,比起幻影4000繼承自幻影000的下單翼設計來,自南非方案改進而來的多用途重戰,似乎看起來要順眼好多。
由於南非方案是機腹進氣的翼身融合設計,這種情況下做放大改進,自然還是機腹進氣方案靠譜一些,但某人明顯在進氣道設計上,還可以看到些米格9的套路。
同樣是機腹進氣的雙發設計,台風選擇了左右進氣道合並於機腹下方的方案,而米格9、蘇7這些蘇係飛機則選擇了進氣道分離,拉大左右發動機間距,從而形成中央升力體。
很顯然,屠正星設計的南非雙大推重戰是走了發動機寬間距的蘇係路線,這樣做的好處當然是不少,可以有更好的升力係數,更多的掛點,左右發動機之間互不幹擾等優勢。
但發動機間距被拉寬,最大明顯的問題自然就是飛機橫滾能力下降,並且間距要是太寬,還會導致垂尾設計複雜化,寬間距的重型戰鬥機大都采用雙垂尾設計,這又和單發單垂尾的南非方案有了更大、更多的變化。
反正在汪正國看來,這款所謂南非方案放大方案和單發方案差距已經很大,所能夠通用的相似技術,恐怕也沒多少了。
不需要汪正國站出來,老汪同誌就首先搖搖頭,倒不是他覺得這飛機的設計有問題。
“這方案要實現起來,恐怕並不容易,南非這邊有錢,但也無法支持一款重型戰鬥機的研發、采購、維護,至於國內,連殲轟七都已經徹底下馬了,這種雙大推的設計恐怕更難有市場。”
幻影4000戰鬥機早在80年就在巴黎航展公開展示,獲得了包括法國國防委員會50架的采購意向,再加上沙特、伊拉克當時的看好,本來這是大有前途的項目。
但現在的時間都已經到了85年的年底,除了五年前的巴黎航展上驚鴻一撇之外,之後幻影4000就因為各種原因,不僅國內的訂單沒了,外銷訂單也因為各種原因而丟掉,最終項目被迫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