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光與電(2 / 3)

倪光南倒是大致聽過鼠標這種東西,不過那是在加拿大的時候,當時還是聽的英文名稱use,一種長得很像老鼠的電腦輸入設備,所以國外直接用use(老鼠)來稱呼,國內倒還是第一次聽。

以至於剛開始的倪光南還沒反應過來,鼠標在國外的定義就是機械產品,這東西完全就和S光學傳感器不搭邊兒。

有些懷疑:“鼠標?你的是電腦的輸入設備,國外稱之為use的東西?”

果然是留學歸來的大牛,就喜歡和這種高端人才共事,至少交流起來不會給人一種深深地無力感,汪正國肯定到。

“沒錯,我的就是use,國內我把它翻譯鼠標。至於為什麼我會把它和S傳感器聯係到一起,自然也是有道理。在此之前,可以先傳統機械鼠標的缺點,它將是我們光電鼠標存在的終極意義。”

鼠標的鼻祖於1968年出現,美國科學家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在加利福尼亞研發,從那以後就作為電腦輸入設備而存在。

1968年研製的原始鼠標隻能作為一種技術驗證品而存在,它並沒有被真正量產製造,畢畢竟當時壓根兒就沒有圖形操作係統,市場沒有需求。

也都是鼠標被正式引入P機領域之後,相應的技術才得到革新,1968年技術驗證品依靠電阻不同來定位的原理被徹底拋棄,代之的是純數字技術的“機械鼠標”。

機械鼠標算是第一代圖形操作係統的大功臣之一,也是在八十年代逐漸成熟起來,直到新世紀的到來,這才逐漸退出曆史舞台,依靠一顆滾珠來來回定位的鼠標逐漸淡出曆史。

汪正國上位麵使用電腦的時候已經很少再接觸到機械鼠標,唯一還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時候把鼠標的定位滾珠取下來,大拇指指甲蓋大的家夥,圓滾滾,頗受某人喜愛。

至於把定位滾珠弄不見了,後來被大人一頓暴揍的慘狀,想想還真是......

機械鼠標為圖形操作係統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但它之所以逐漸淡出曆史,自然也是有原因的,其固有的缺點還是不少。

機械鼠標使用一段時間後,兩個轉軸就會因粘滿汙垢而影響光線通過,出現諸如移動不靈敏、光標阻滯之類的問題,所以使用兩三就要對定位滾珠進行清理。

這也就是為什麼時候的汪正國能夠輕易把定位滾珠取下來的原因,實在是鼠標固有缺陷所導致,要求鼠標的定位滾珠必須要便於拆卸。

再加上機械鼠標隨著使用時間延長,鼠標將無法保持原有的良好工作狀態,反應靈敏度和定位精度都會有所下降,耐用性不如人意。

總總原因導致機械鼠標的使用並不太能夠讓人完全滿意,後來就誕生了近乎完美的光學鼠標,而現在,汪正國要做的就是把光學鼠標提前做出來。

這將是汪正國的光電帝都第一款將光學、電子兩技術叫交叉結合的產品,看起來不是什麼吊炸的技術,但它所帶來的變革必定巨大。

“我是這樣想的,我們的光學鼠標通過發光二極管照射到鼠標底部的工作平麵,再通過我們的S圖形傳感器進行高速連拍,連拍得到的位移照片總會存在相同特征,通過對比這些特征點的位置變化信息,便可以判斷出鼠標的移動方向與距離。”

汪正國所提出的光學鼠標方案是1999年安捷倫公司推出的設計方案,也是後來將機械鼠標吊打的存在,此時提前十五年給放出來,帶來的效果絕對震撼。

甚至不用過多思考就能確定這條技術路線是確實可行的,倪光南知道未來的瑤光電子是要走圖形操作係統路線,明白鼠標這東西必不可少,卻沒想到汪正國如此癡迷於新技術,直接連鼠標技術路線都重新點。

不過....這種感覺真的很好,他倪光南放棄加拿大的高薪回國,所為的不就是能夠領導國內做出世界一流的電子客機產品,沒想到才剛到瑤光電子,就遇到了光學鼠標項目這樣的高端技術。

“技術可行,而且從剛才的技術路線,應該能夠克服機械鼠標的固有毛病,成為一款沒有缺陷的鼠標應該是指日可待,不過我就怕這東西的成本會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