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做原理演示的S傳感器大致還能算是成功,它用實際行動證明:除開工藝複雜、造價高昂的D光學傳感器技術路線之外,人們還可以有另外一條高性價的比光學傳感器技術路線。
再次把目光落到桌上這台簡陋的“數碼相機”上麵,教授心裏實際是充滿各種竊喜,這種感覺是真的很滿意。
“通過這次工程樣機開發,我們基本可以確定采用S工藝製作圖形傳感器的高度可行性,雖然現在隻是黑白像素,但它完全能實現針對彩色傳感器的升級。”
縱然傳感器是黑白的,而且像素也很低,最終輸出的照片模糊,但至少是成功拍出了圖片,光是這一點,之前的投入就算是值了。
白教授肯定了設計方案可行,並提出可以進一步發展出更完善的彩色傳感器,畢竟這都已經是八十年代,彩色照片才是主流,黑白的話,除非是刻意去追求複古,不然也很少會有人能接受。
“不必,現在我們還沒必要做彩色傳感器,那東西就算能做出來,短時間之內也很難推向市場,目前的膠片相機還沒有到壽命末期,所以我們還是先做簡單的黑白傳感器。”
先做黑白像素的圖形傳感器,這並非汪正國沒事找事,而是計劃要使用到S傳感器的產品並不需要彩色,完全沒必要。
“目前來,我們主要將研究重點確定在傳感器的形化方麵,並且生產成本也要盡最大可能降低,著力提高連續使用壽命,並降低功耗。”
要求有點兒奇怪,甚至很多地方和數碼相機傳感器要求背道而馳,比如汪正國要求的傳感器型化,這簡直不能理解。
相機使用的光學傳感器一直都是越大越好,膠片相機時代的10畫幅、15畫幅之爭,為什麼10畫幅輸出的照片效果更好,那就是因為人家畫幅麵積大。
數碼相機時代,4/、APS、全幅,以上三種到大代表了傳感器尺寸的大,同樣也可以算是成像素質的排名。
所謂的“底大一級壓死人”雖然有些片麵,但某種程度也能算是普遍真理,至於後來智能手機使用的攝像頭,那傳感器麵積就更不是一個級別,從這點來,手機拍照的效果是遠不可能達到數碼相機水平。
相機的傳感器尺寸是越大越好,現在汪正國卻要求往了做,這是第一個讓人感到怪異的地方。
但真正奇怪的地方還不僅如此,關於汪正國所要求提高傳感器連續工作壽命,這也同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對於照相機而言,傳感器工作的時間並不會太長,通常也都是幾分鍾,最多一兩個時,要想再多的話,那就沒什麼可能,畢竟照相也就是某個特定時間段的需求,再加上數碼相機的電源本來也支持不了多久,一兩個時就頂。
種種原因之下,所謂傳感器長時間使用要求,這看起來就有點兒不合時宜,作為S傳感器研發項目領頭人,白教授對汪正國的特殊要求有些搞不懂。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要求?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夠更多的了解相關情況,這對我後續開發工作會更有幫助。”
通過方才汪正國的要求,其實多多少少已經能猜到這次要做的S傳感器可能並不是給相機使用,但要還有什麼地方要用到S傳感器,一時半會還真想不出來。
再汪正國這裏,白教授作為S傳感器項目總負責人,當然有資格知道一些更具體的情況,包括旁邊倪光南也都是一樣,因為接下來要準備做的項目,那就真的算是八十年代原創設計。
“做這樣的要求,實際是因為我打算用S傳感器做鼠標,這是未來瑤光電子技術體係中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
當著眾人麵前,這次爆出的計劃讓人高呼措手不及,一時間甚至沒人能夠看出汪正國的想法到底是什麼,鼠標?S圖像傳感器?
兩者之間還能有什麼交際,不應該啊!
白斯文教授從來就沒聽過鼠標這東西,DS係統靠鍵盤輸入命令,並不需要鼠標這種東西,確切的,鼠標是伴隨著圖形操作係統因運而生,使用圖形操作係統的電腦才會用到鼠標這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