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軟件的問題,到時候我們一起解決,我們這個項目主要就是麵向辦公處理市場,所需要的軟件不多,隻要專業、方便,其它都好。”
汪正國計劃讓這款教學電腦麵向辦公處理市場,這並非是頭腦發熱,考慮到現在這年頭的個人電腦市場幾乎少到可憐,即便正在研發當中這款廉價電腦,預計終端售價也會一千大洋左右,這樣一筆錢,要私人幾乎是很難拿出,就算能夠拿出來,一般也不會狠下心購買。
畢竟這私人有錢了,傳統觀念來還不如去購買一台電視機,那東西可要比電腦實用多了,至少在普通人眼裏是這樣,八十年代的電腦在娛樂性方麵還真比不上電視機。
唯有麵向企業、政府市場才會有活路,這些單位有錢,而且對簡化繁瑣的辦公程序有極為迫切的需求。
一般性的文字、表格處理,這將是目前辦公任務最繁瑣的領域,同樣也是最需要規範化辦公的地方,某人早就計劃好,必須提前祭出PS這款神器。
白了,這款教育電腦的定位就是簡單的辦公處理、電腦教育科普,對硬件要求也都是比較低的一些地方,真要做大量的數據處理、工業輔助軟件運行,那肯定得趴窩。
“你在硬件方麵準備如何設計?直接把相關設備一體化集成到鍵盤下方,還是采用類IB-P的主機箱、鍵盤、顯示器分離?”
兩種不同的方案代表不同發展路線,將所有設備集成到鍵盤裏麵,這是緊湊路線,慢慢發展到極致,將會不斷變、不斷變薄,再加上電源、液晶顯示屏,自然就成了便攜的筆記本電腦。
而設備分離布置,這將換來更大的空間以安排更多的設備,帶來自然是更龐大的體積和強大的性能,慢慢也就會發展到台式機領域。
兩種不同發展方向,各自也都是巨大的市場,按照汪正國的預計,他倒是覺得走筆記本電腦路線更合適,畢竟是辦公處理,自然是以便攜為主,但具體還是要看技術人員的意思。
負責650電腦總體設計的並非白教授,而是另外一位大概三十多數的中年人,對於電腦的工業設計方案,他早就有了計劃。
“我個人覺得,最好還是能夠直接按照整體化方案來做,本來650的能耗就低,它完全可以用於緊湊級設計方案,我們計劃中的電腦也不需要專用的顯示器,到時候直接連接到電視機,這意味著有電視機的地方就可以使用我們的電腦,所以設計必須要緊湊、便攜。”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650電腦上市,必定會帶來傳統辦公模式的巨大變化,而一千塊一台的價格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大量鋪開,因而一台電腦在多處使用的情況必然存在,便攜性要求似乎必不可少。
或許設計人員並沒有考慮這款電腦的用戶本會需要便攜要求,他們僅僅隻是為了發揮出硬件的固有優勢,但汪正國還是覺得這些開發人員很不錯。
“有道理,那就按照你的辦,以緊湊、便攜的要求來進行設計。至於其它方麵,我倒是沒有什麼過多意見。你們再想想有什麼問題,趕緊提出來,我好著手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