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原因(1 / 2)

“聽白教授的研究方向是S,那麼我想問一下,是主要在研究S的哪方麵運用,你既然一直潛心這方麵研究,就應該知道它的用途實際非常廣泛,而我們科研基金目前投資大方向是光學領域,所以我們對S工藝製作的圖形傳感器更加感興趣。”

翻譯的問題已經大致確定,三人自然就起關於科研基金的投入問題,資金能不能往這邊投,投入之後主要往那個方向發展,這是當前需要明確的問題。

汪正國現在要明確地知道白斯文教授做的是哪方麵研究,而對方顯然也沒有想到這次還遇到了行家,這年頭能對S工藝有一定研究的人,在國內還真就找不出多少,整個電訊工程學校除開學生以外,壓根兒就找不出兩位數的同方向專業人士。

搞科研最喜歡遇到的就是這種稍微能夠懂一點相關技術的投資者,這種投資方一旦決定了投資,後期就會非常穩定地持續投入,不會像那些不懂行的人,一看到出點問題就打退堂鼓。

但如果是幾十年後,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多偽科研學者為了騙取投資,就專門找那些不太懂行的投資者死命地忽悠,最後把資金拿到手之後,後續自然都是他們了算,憑本事拉到的投資,你管得著我怎麼花?

白斯文對S工藝還是很有些研究的學者,得知汪正國更加對S圖形傳感器感興趣,雖然這和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偏差,但多少還是明白一些情況。

“S工藝製作光學傳感器,這在目前來看,還是很不成熟的技術,所要將麵臨的問題並不少,不管是有源或者無源結構,我預計短時間之內都沒辦法實用化,就算勉強能夠做出來,其質量也慘不忍睹。”

作為專業人士,提出的專業觀點自然是非常有水平,S圖形傳感器運用到消費級數碼產品上麵,這已經時候000年之後的事情,而就算是對圖像性能要求不高的工業級圖形傳感器,也就是運用在監控攝像頭上麵的S傳感器,那也是九十年代才成熟,現在看起來確實還有些過早。

若是單純根據上一位麵的相關曆史來看,得到這樣的回答,汪正國並不奇怪,這的好像是很有道理,搞科研不可能一蹴而就。

“就目前來看,情況似乎也確實如此。不過阻擋S圖形傳感器實用化的因素並非不能解決,就傳感器加工製作工藝來,以當前國際上的光刻機水平,我想就足以滿足使用要求,之所以不能實用化,更大的問題還是在傳感器芯片的設計本身,噪聲、暗電流是需要通過設計來解決的問題。”

同時期的S圖形傳感器芯片所需光刻工藝,那已經是遠遠落後於製作電腦處理器芯片所使用的光刻機,兩者之間幾乎是隔了一兩代的差距,因而隻要能夠攻克噪聲和暗電流的設計問題,八十年代采用同等於處理器芯片的生產工藝,要生產出堪用的工業級S傳感器還是可以預期。

要想解決相關問題並不容易,但隻要能夠下定決心去做,要解決設計問題,其實也是有可能的,但問題就是同時期的S科研人員幾乎都是處理器芯片巨頭搶著要的人才,這些巨頭都是做市場前景更好、盈利能力更強的的P電腦芯片。

是的,沒有看錯,生產P電腦處理器的公司居然也需要S工藝相關人才,那麼這其實就是之前汪正國一直在心底流口水,卻又沒能多想的S工藝另一塊巨大市場。

從八十年代開始,不管是英特爾、摩托羅拉這些原有的電腦處理器巨頭,還是AD這類新生代電腦處理器紅人,他們都已經逐漸拋棄NS芯片工藝,開始全麵轉而使用S工藝製作芯片,由此帶來的低能耗、高集成度等優勢才是逐漸紅火起來的P電腦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