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學製與生育年齡(1 / 2)

最早肯定高繼衝把天文分野以及吉凶聯係起來的是科技司的天文局。

到達旅順後,儀器廠在建造太陽能煮鹽廠的同時就準備建造一個大型的望遠鏡。在江陵的小型的天文台從一開始就吸引了陳陶和堪輿司裏的一幫人,後來他們模仿司天監成立了天文司。他們已經知道天上的神仙以及神座可能是假的,人可能不能升天成為神仙。但是他們需要更多的證明。

第一個由大型天文望遠鏡構成的天文台在一座小山上建立,很多天文測量知識還是老的,但是望遠鏡帶來的觀念卻是新的。

這直接導致漢書到唐書裏麵的天文部分被天文司認為是錯誤的。

天文司重新經過準確的天文測量,修訂了曆法,因為實在廣順元年修訂,所以被稱為《廣順曆》,廣順曆中間隻是把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種植,包括海監局、水產局記錄的魚類洄遊,林業司記錄的鳥類遷徙時間記錄在了曆法上。

曆法總歸是要與老百姓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的,這一點從古到今都是如此。廣順曆很好地繼承了這一點。隻是沒了吉凶內容。

《廣順曆》被吳夏當做了郭威即位的賀禮送去了開封。

同時也給了高繼衝祛除天文、曆法、醫學、道家典籍中的這部分內容一個理由。

高繼衝指說了一句話:“光憑臆測得到的東西很明顯與通過觀測的實際結果差別太大,我不是不信這些,而是需要更多的觀測資料與證據。”

圖書館的三樓,有一個小型的會議廳。

餘老是第一個到的,隨後吳夏、施睿靜、陳陶、王樸、耿先生、玉清、玉琳、趙挺等人都到了。王樸和趙挺其實都會天文曆法感興趣,趙挺的叔父更加是司天監趙延義。事實上,隻要是在司天監任職的人,時間一長都不相信鬼神吉凶之說。趙延義就是其中之一,他曾經拒絕替劉承祐禳除災禍之兆。可是為了達到目的,司天監和道家通常又會利用天象來勸諫皇帝,大半的吉凶之說又都是出自他們那裏。

“找各位來,是因為現在小學的教材已經編完了,一共五年,現在旅順已經有一個五十多人蒙學五年的班。小孩子七歲上學,五年小學畢業,十二歲,所以我們設一個中學,初中三年。畢業就是十五歲,因為醫學院還是認為小孩子十四歲成親有些早。所以隻有中學畢業之後方能談婚論嫁。”

高繼衝請餘老解釋。

餘老解釋道:“我行醫幾十年,以往小孩子十三四歲成親,十五六歲生第一胎。大人小孩如過鬼門關。大唐之初,為了鼓勵婚育,所以有十六論婚嫁的律法。”

施睿靜插了一句:“太宗下詔男二十,女十五。後玄宗下詔書男十五,女十三。”

餘老點頭道:“是的,前人以為女子十四有為人母之道,四十九絕生育之理;男子十六有為人父之道,六十四絕陽化之理。不過醫家認為凡是並不絕對,這要看人的膳食營養。大唐開元盛世之後,百姓富庶,男女都有年過七旬生子的事情。所以術數之說並不可信。”

術數之說起源很早,是周易開始,以數算、輔以陰陽五行的生克製化的理論,來推測自然、社會、人事的一種學說。比如《太玄經》凡事以九數。之所以說女子四十九絕育,男子六十四絕精,就是取七七和八八的數而已。這也符合周易的卦劃和卜算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