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攻城之始(2 / 2)

劉邦雖然同樣崛起於阡陌之中,但是他發展的空間卻很大。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個時候軍閥地盤還沒有定形,中原一片混亂,發展阻力很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朝廷,不過那個時候朝廷已經是自顧不暇了,所以劉邦遭受到的阻力很小。

而劉備則大不相同,各地軍閥早就已經劃地而治,眾諸侯勢力分明,劉備根本沒有發展資源和空間,隻有不斷地在各諸侯之間遊走,尋求機會。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後如果不是一時大意被陸遜火燒連營給擊敗,還真的讓劉備給一統天下。

董卓思來想去,全軍出擊,現在還將劉備三人雪藏起來也說不過去,最終還是決定讓劉備自領一軍出征,這種小強一般的命格不是他想打壓就能夠一直打壓的,為了避免非議,他不能殺劉備,那還不如待之如常,把他當普通將領看待,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反正他的道路注定了今後舉世為敵,也不缺劉備這一個,況且留著他禍害各路諸侯也不錯。

“讓他自領一軍出征,不過不能讓他奪了大功勞,就讓他攻東門,如何?”

“主公英明!”

-------------

這一戰中,雙方形勢明了。

馬超率領的騎兵上馬可為驍騎,下馬可為悍卒,不像匈奴的許多騎兵,在馬上可叱吒風雲,下了馬就像掉了牙的衰狼一樣,所以董卓的兵力在攻城戰中也不會削弱太多。

就算如此,董卓手中士卒的數量也遠少於黃巾軍。

不過雖然董卓手下的兵力比不上黃巾軍,但是打仗可不僅僅隻看人數。

在這種局勢下,董卓哪怕分兵出擊的任何一路,憑城中的烏合之眾恐怕都無法對其部眾造成威脅。

在董卓眼裏,沒有了首腦的軍隊,哪怕士卒個人戰鬥力再強悍,也不過是烏合之眾,更別說這些缺乏訓練的黃巾士卒,論得上精銳的不過是殘餘的幾百黃巾力士而已,縱然有些草莽英雄也無法同大軍相抵抗,此戰已然勝籌在握。

中軍營帳中,董卓召來麾下諸將下達作戰命令。

“馬超聽令,命你率七千士卒攻南門,李傕,你率七千士卒攻北門,劉備--”

“主公,喜事,喜事啊!”

正當董卓在布兵遣將的時候,李儒麵帶喜色地走了過來。

“主公,張燕派遣使者來信,願舉兵與主公裏應外合,打開西門,迎主公入城!”

“哦,竟有此事?”

聽到這消息,董卓的第一反應就是難以置信,張燕是張角的義子,怎麼可能會背叛黃巾軍。

李儒見狀隨即解釋道:“城樓上黃巾暴亂就是張燕所為,就是為了在亂中能夠打開西門迎主公進城!”

“太好了,若是如此,那張燕雖為叛軍,能夠迷途知返,迎官軍入城,也是功不可沒啊!”

李儒的話給了這一切亂象一個最好的解釋,容不得董卓再有半分質疑。

隨即董卓親自率軍前往西門,東門則交給了劉備,相信先行進城的他絕對能趕在劉備之前拿下張梁張寶的人頭。

畢竟二張的人頭都意味著極大的名望,誰又會嫌自己的名望太高呢,更別說現在還急需提高名望來招納賢士的董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