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3 / 3)

做一個好人其實很容易,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其實也很簡單。第一是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第二是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第三是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有了這三條,人生就不會太累了。

半桶水

一位挑水夫有兩個水桶,分別吊在扁擔的兩頭,其中一個桶有裂縫,另一個則完好無缺。

在每趟長途的挑運之後,完好無缺的桶總是能將滿滿一桶水從溪邊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縫的桶到達主人家時,卻隻剩下半桶水。

兩年來,挑水夫就這樣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當然,好桶對自己能夠送滿整桶水很感驕傲。破桶呢?對於自己的缺陷則非常羞愧,他為隻能負起一半的責任感到非常難過。

飽嚐了兩年失敗的苦楚,它終於忍不住,在小溪旁對挑水夫說:“我很慚愧,必須向你道歉。”

“為什麼呢?”挑水夫問道:“你為什麼覺得慚愧?”

“過去兩年,因為水從我這邊一路地漏,我隻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卻隻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說。

挑水夫替破桶感到難過,他充滿愛心地說道:“我們回到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開的花朵。”

果真,他們走在山坡上,破桶眼前一亮,看到繽紛的花朵開滿路的一旁,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這景象使它開心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盡頭,它又難受了,因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桶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說:“你有沒有注意到小路兩旁,隻有你的那一邊有花,好桶的那一邊卻沒有開嗎?”

“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邊的路旁撒了花種,每回我從溪邊來,你就替我一路澆了花!”

“兩年來,這些美麗的花朵裝飾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你不是這個樣子,主人的桌上也沒有這麼好看的花朵了!”

每個人都有缺點,要看你如何運用。

貪心之人

從前,俄國有個貪心的農夫叫帕霍姆,想要用一塊金子買鄰居的土地。

“這袋金子能買多少土地啊?”他問鄰居。

“你想要多少呢?”鄰居問道。

“傻瓜,這還用問嗎,當然是越多越好了。”他對鄰居的問題感到有些奇怪。

“那這樣吧,你隻要太陽落山前能回到現在的出發地,跑了多少地就能得到多少地。現在看你的本事了。”鄰居說。

他心想,我好好跑吧,越大越好,越多越好。於是,他跑啊跑,最後倒是在太陽落山前回到了出發地,但是人也吐血死了。

家人隻好把他埋了,他最後需要的土地其實隻是埋他的那個洞那麼大。

人的欲望是無窮的,有時候人本身就是一個難以填滿的欲望之海。在這個成功和財富被深深關注的年代,有的人或許會說:“成功和財富就會帶來幸福呀,誰也不相信一個被失敗和貧窮充斥的人心中會有快樂的感覺。”也有一些人或許會說:

“浪漫的愛情、美滿的家庭和婚姻就是幸福。”

其實,上麵人說的都沒錯。人們想多賺一些錢,使自己的生活質量更高些,這本不是壞事,是人自然的、正常的欲望。但是,有錢與幸福和快樂之間並不是等號關係,快樂並非需有很多錢。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發財的欲望越強,隨之產生的煩惱就會越多。

有錢又有樂當然幸運,倘不能,退而求其次,寧做快樂的窮人,不做有錢的忙人。金錢終究是身外之物,快樂卻使我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無論持家、為官、經商,還是交友都要力戒貪欲。我們經常可見:追求無限多的金銀財富的貪官需要的,其實隻是一粒花生米那麼大的金屬,即槍斃用的子彈。

甲殼蟲

一天,一隻甲殼蟲守在一隻奄奄一息的蟬旁邊,冷嘲熱諷地說:“看你這個熊樣兒,你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你不如盡快死掉吧,我已經沒地方住了!”

蟬可憐地望著甲殼蟲,可是甲殼蟲仍然不停地詛咒。

最後,蟬含恨而死。甲殼蟲興奮地住進了蟬遺留下的那個空殼。因為做賊心虛,甲殼蟲開始變得縮頭縮腦。一聽到外麵有異常的聲響,它就會恐懼地把身子蜷縮到殼子的最裏麵去,最後,也鬱鬱而死。

如果想從別人的痛苦中獲取快樂,那麼這種令人不齒的卑鄙行徑必然將遭到內心唾罵;即使得到一時的快感,但也不敢出現在光明之中,隻能畏畏縮縮地生活在陰暗的角落中,痛苦不堪的心靈也會遭到他人的嘲諷。

鞋裏的沙粒

有一位旅行者常對人說:阻礙一個攀山者前進的究竟是什麼?原來阻礙他的並非綿延不絕的高山,而是藏在他鞋裏的沙粒!

原來,我們先要征服的不是遠處的高山,而是眼下的自己:

一粒小小的沙,就足以令人舉步維艱!

人生何嚐不是如此?有沒有試過,縱使你設定了一些目標,最終卻無法達成?也許從中作梗的就是“鞋裏的沙粒”。

這些“沙粒”可能是你內心的恐懼。蕭伯納曾說過:“在這世上,那些恐懼危險的人常有危險。”當你專注於恐懼,單單讓恐懼籠罩自己,你就仿佛相信“如果失敗了,就沒麵子啦”、“以前都試過啦,又是失敗”。“我這個人,怎麼說也是不行啊”。

當你繼續把恐懼無限擴大,繼續想像失敗的後果,你就會掉進恐懼的圈套,最後,想像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