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學遊泳的人,拚命想像自己“不會浮”的話,恐懼足以令他的身體繃緊,以致沉入水中;直至某一天,他忘了恐懼,學會放鬆身體,就享受到“浮”的樂趣。花多些時間憑信念去實踐,就少些時間成為恐懼的奴隸!
另一方麵,怠惰也可能是你“鞋裏的沙粒”。許多時候,大家都可能有這樣的想法:“遲些也未遲嘛”、“這麼辛苦,還不知道結果怎樣,算啦,不如放棄”。當惰性變成慣性,人就提不起勁兒去實現理想了。
生命隻可能活一次,每個人都可能選擇自己的道路。不管你擁抱的是一生的理想,例如做個影響世界的科學家,或給人心靈滿足的音樂家;不管你寫下的是短期的目標,例如為媽媽煮一頓愜意的晚飯,或考一次好成績,或勸朋友重返正途——當你立定心意,並決心全力以赴,你會頓時發現,世界沒有絕對不可能的事。
“如果說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可以改善的話,那就是我自己。”柯德莉夏萍如是說。
山有多高,理想有多遠,目標有多大,都不能阻止你前行。
抖去恐懼、怠惰、氣餒等等“鞋裏的沙粒”,勇往直前吧,你將發現,原來天地如此寬廣,理想也不難實現啊。
國王、聖人和畫家
著名學者劉墉曾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做了無數善事的長者,得到了國人的交口稱讚,他的事跡一直為國人所傳頌。國王知道後,也為自己有這樣的臣民而感到高興,於是,賜封長者為聖人。
在長者80大壽的那一天,國王親自過來慶賀,同時,還特意帶來了全國最著名的畫家,想通過畫家的筆,將這位聖人慈祥的容貌畫下來,作為世人的楷模。
等大家用完晚餐之後,畫家的畫也完工了。於是,國王帶著眾多的嘉賓前來觀賞這幅聖人的畫像。
可是,當畫家將這幅畫像拿出來的時候,所有人大吃一驚。
因為畫裏的人根本沒有慈善的麵貌,反而充滿暴戾、粗野、邪惡的氣息。
“你不是想成心玷汙我們聖人的形象嗎?”國王一看更是生氣,下令把畫家拖出去斬首。
“皇上,你不要冤枉畫家了。”聖人跪倒在地對國王說,“這畫裏的人,就是真實的我,沒有錯啊!”
國王不解地問:“聖愛卿,這畫家明明是醜化你呀,我冤枉他了,此話何意啊?”
聖人說:“國王啊,我之所以成為聖人,就是因為我一生掙紮著,不想去做畫中的那個人啊。”
這個故事很值得人們反思,因為在這世界上,沒有天生的聖者,也沒有永遠的聖者,隻有能時時刻刻自我反省、自我檢視的人,才能成為聖者。把反省自己當成每日的功課吧,因為任何人都不是生來就完美,會說錯話,也會做錯事。
花中的人生
花販們是最了解花的品性。
一位花販說:“幾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顏色豔麗的花越是缺乏芬芳。”
他的結論是:人也是一樣,越樸素單純的人,越有內在的芳香。
一位花販說:“夜來香其實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有人聞得到。”
他的結論是:因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聞不到夜來香的香氣。如果一個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靜,就會發現夜來香、桂花、七裏香,連酷熱的中午也是香的。
一位花販說:“清晨買蓮花一定要挑那些盛開的。”
他的結論是:早上是蓮花開放最好的時間,如果一朵蓮花早上不開,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開了。我們看人也是一樣,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有誌氣,中年或晚年就更難有誌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