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繼續往前走,看見扔在地上的一些銀餐具。聰明的農夫又把衣服扔了,盡可能把銀器收拾好帶走。但愚蠢的農夫還是不肯丟棄他的羊毛,因為已經把它捆得好好的,又紮得牢牢的。
又往前走,他們看見路上有金子。聰明的農夫扔下銀器,拾起金子。但愚蠢的農夫卻說:“把羊毛拿下有什麼好處呢?
畢竟它已經捆得好好的,又牢牢的綁在我背上了。”
於是,他們往家裏走去。半路上下雨了,羊毛被淋個透濕。
愚蠢的農夫隻好全部扔掉,就這麼兩手空空地回家了;聰明的農夫卻得到金子而富裕起來。
該放棄的,就得要放棄。聰明的人會放棄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麵對名利,能保持冷靜的心態,在自己的心中構築一片寧靜的田園,享受充實的收獲。主動放棄,不僅會避免許多無謂的煩惱,而且還可能會得到更多的快樂和收獲。
擦亮心靈的窗子
一天上午,有個女孩站在室內向媽媽抱怨:“媽,你過來看看,我們家的保姆今天沒有把衣服洗幹淨。你瞧,晾在院子裏的衣服,有好多斑點。”
媽媽看了後,隻是把女兒領到窗前說:“你再仔細看看!”
女兒透過窗子望去說:“那些衣服上確實是有斑斑點點啊,好像是沒有洗幹淨。”
當媽媽再拉著女兒移動身子時,女兒發現那些斑點也在動。
“噢,不對!”女兒終於看明白了。
原來不是窗外的衣服沒洗幹淨,而是自家的窗子髒了。
細心的媽媽拿一塊抹布,叫女兒把窗戶上的灰漬細細地擦掉。等女兒擦完後,媽媽說:“你看,現在衣服幹淨了吧!”
女兒看了後,臉上頓時紅了起來說:“原來是窗子沒擦幹淨!”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總是喜歡找別人的毛病,同時也認為發現別人的錯誤比發現自己的錯誤容易。其實,應該先擦亮我們自己的窗子,自己的心靈之窗擦亮了,可能會發現別人的心靈之窗更明亮。
普洛克拉第斯陷阱
古代希臘傳說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在某個深山裏,住著一名叫普洛克拉第斯的人形妖怪,每逢旅人經過,他就誠懇邀請:
“來吧,請到我家過夜。”他把旅人安排在一張不可思議的床上睡覺。旅人隻要躺下,就動彈不得。如果他的身長比床小,妖怪便把他拉到與床等長;如果他的身體比床大,妖怪便把他外露的部分一概切除。因此,許多旅人喪命在那張床上。後來,這個妖怪被一名英雄以同樣的方法消滅了。
這是一則很恐怖的傳說,“普洛克拉第斯陷阱”這句警語,就是源自於此。本來,應配合人的大小而選擇床,但普洛克拉第斯卻將床當作絕對的價值,硬要旅人去配合它。後來,普洛克拉第斯的床就被稱為“鐵床”。
其實,我們人類在心理上和行動上也有類似的傾向,常將自己的判斷力或思考方式當作唯一的標準。因此,一旦遇到超越自我判斷力的事物,或接觸到與自己相左的意見時,往往視之為敝屣。這就是“掉落鐵床陷阱”的例子。
自以為想法正確,但卻純屬偏見的實例為數不少。解除這種偏見的方式之一是去接觸更多的“偏見”,再加以歸納分析。
如此就不致被“偏見”所左右了。此外,在這過程中尚可培養更大的包容力。當然,並非所有思考方式或觀點都是偏見。但即使如此,仍宜多方接觸不同的意見,並從中汲取充足的養分,此點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