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沉香”,隻是有的人禁不住世間的誘惑,常常動搖自己的初衷,結果失去耐心、失去自己的“沉香”。隻要堅守住夢想,就一定能摘取到理想之樹的果實。
美麗的負擔
一天,一隻鴿子到公園裏玩,遇到了一隻正在開屏的孔雀。
鴿子驚訝地說:“以前,光聽說過孔雀開屏很好看,我還是頭一次見到呢!真是名不虛傳,確實很漂亮!”
孔雀一聽很得意,在鴿子麵前翩翩起舞。
鴿子羨慕極了,它圍著孔雀飛了幾圈,對孔雀說:“孔雀啊,你的羽毛那麼美麗,飛起來一定很好看吧!”
孔雀歎了一口氣說:“我們孔雀一點也飛不好,都是這沉重的、美麗的羽毛拖累的。”
美麗的東西雖然讓人賞心悅目,可是在這美麗的背後,往往會有沉重的負擔,這隻有自己知道。
野馬之死
一位動物學家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發現一種難以置信的現象:有一種很不起眼的動物叫吸血蝙蝠。它身體極小,卻是野馬的天敵。這種蝙蝠靠吸動物的血生存,它在攻擊野馬時,常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敏捷地刺破野馬的皮膚,然後用尖尖的嘴吸血。無論野馬怎麼蹦跳、狂奔,都無法驅逐這種蝙蝠。蝙蝠卻可以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落在野馬頭上,直到喝飽吸足,滿意地飛去。而野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可奈何地死去。
野馬為什麼會死呢?
這位動物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其實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遠不會致野馬死去。蝙蝠並不是罪魁禍首,野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習性和狂奔所致。
對於我們人,何嚐不是如此呢?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人際關係複雜,加之事務繁忙,使人很難清理思緒。可是冷靜下來分析,一個人心靈的痛苦,往往不是來自那些看似滅頂之災的挑戰,而是來源於雞毛蒜皮的小事。事實上,人生在世,誰也免不了遇上這樣或那樣瑣事的糾纏,但總的來說,這些瑣事完全可以不去在意。正如英國作家迪斯雷利所說:“為瑣事而生氣的人,生命是短促的。”
總是讓生活中的小事纏繞你的心靈,哪有快樂之言呢?
家傳寶劍
相傳在戰國時期,一個年輕人報名參軍,出征敵國。
臨行前,白發蒼蒼的老父親把兒子叫到跟前,莊嚴地托起一個插著一把劍的劍囊,鄭重地對兒子說:“孩兒,這是我們家的家傳寶劍,隻要你佩帶在身邊,殺敵時,就會力量無窮,但是,你可千萬不可抽出來。”
這是一個極其精美的劍囊,厚牛皮打製,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劍尾,一眼便能認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的。
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猜想劍杆、劍頭的模樣,耳旁仿佛“嗖嗖”的劍盒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落馬而亡。自己的英勇將使自己成為一名英雄。
告別父親後,兒子隨軍來到戰場。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響了,年輕人手持長矛衝向敵陣。
果然,佩帶寶劍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由於戰功卓著,真的成了一名英雄。
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在強烈的好奇心驅趕下,他“呼”一聲就拔出寶劍,試圖看個究竟。
驟然間他驚呆了!原來這是一把斷劍,劍囊裏裝著一把折斷的劍!
“我一直帶著把斷劍打仗!”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意誌轟然坍塌了。兒子覺得自己的依靠失去了。
結果在另一次戰鬥中,兒子失去了應有的豪氣和精神支柱,慘死於亂軍之中。
後來,父親揀起那柄斷劍,沉重地說道:“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托在一把寶劍上,是多麼愚蠢啊,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是多麼危險啊!自己的精神和意誌才是一把真正的寶劍;若要它無堅不摧;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百中,拯救它的都隻能是自己。隻有讓自己變得堅韌才會讓意誌的寶劍永不折斷。把一個不可靠的物品作為自己的一直依賴,實在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隻有相信自己意誌的人,相信自己的人,才會成為人生各種戰場上的常勝將軍。
愛攢錢的人
從前,有個人很愛攢錢,他一心隻想著積攢各國的金銀錢幣,以致發展到近似瘋狂的程度。按理說這些錢閑置著也不會產生利潤,積攢起來毫無效益可言,但他還是對這些錢財的安全問題一直憂心忡忡。
為了確保其財富的安全,這個吝嗇鬼搬到了一個島嶼上,讓環繞島嶼的大海來阻擋各類盜匪的襲擾。對一般人來說,這毫無樂趣可言,但攢錢人卻樂此不疲,他反複清點、盤算、撫摸這些錢幣,不分白天與黑夜,把這當成了自己人生的一大重要樂趣。他還把金庫房間上了大鎖,錢就堆在賬簿台上。
可是,後來他發現自己的賬目總是有出入。
原來是他養的一隻猴子,常常趁主人不注意,把金幣銀幣等從窗口往海裏扔下去。就這樣使他賬目總是不符,他自己還鬧不清到底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