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一個人一生一世,熙熙攘攘,挑肥嫌瘦,朝三暮四,為了什麼,還不是為自己選擇一條什麼樣的鎖鏈嗎?古人雲:“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福。”當你福並臻,名利雙收之際,也就招徠了雙重的捆綁,戴上了雙重的鎖鏈。這就是自己的代價。所以一個人應該學會——放棄自由。
古時有位高人在給慕名前來學習的人第一次講道理時,他先拿了一滿杯黑顏色的水,然後再往這杯子裏倒清水。杯裏的水不斷外溢,而杯中水仍有黑顏色混在其中。這時,那高人對求學者說:“要想得到一杯清水,必先倒掉髒水,洗淨杯子,學習也是如此。”
有追求必有所放棄,學習也是如此。要在學業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就需要不斷拋棄陳舊的觀念,更新知識,不斷調整改變思維方式。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愛因斯坦也說過:“我不久學會了識別那些導致深邃知識的東西,而把其他許多隻是充塞耳目、會轉移主要目標的東園撇下不管。”論證時可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
放棄,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有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放棄、意味著永遠不再擁有,但是,不會放棄,想擁有一切,最終你將一無所有,這是生命的無奈之處。如果你不放棄眼光的熱烈,就無法享受花前月下的溫馨……生活給予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豐富的寶庫,但你必須學會放棄,選擇適合你自己應該擁有的,否則,生命將難以承受!
一個決定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個決定是對是錯,恐怕要用一生作賭注。其實,有未必真得,無未必真失,有無隨緣、得失在心,人生的遭遇不可用“得失”二字定論。愛過又痛過,才算了解愛,雖然這愛、性味苦澀、無花無果,隻在心裏生長,隻任歲月將它磨蝕……好在有時間這帖藥,它根治不了你的傷,或許能慢慢止住你的痛。
悟語:
作出正確的取舍,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22.生命清理
混在職場的人,到了歲末年初,總要將自己的辦公桌徹底清理一次——扔掉那些毫無保存意義的信件、材料,再將其他的重新進行歸類整理,使之井井有條、耳目一新,給自己創造一個相對寬鬆、舒適的環境和一份好心情。雖然如此,總有一些東西年年都舍不得丟棄,卻從未派上用場,仔細想想,連自己都覺得納悶和啞然。人們總習慣以“可能有用”為借口而無形中保留了一件件、一堆堆“廢品”和“垃圾”,直到有一天狠狠心將它扔掉,生活中也不覺得少了什麼時,才明白它是多餘的東西,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
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洗禮、閱曆的豐富、知識的積累與沉澱,人們對生活注入了新的思考與認知,同時也對傳統思想、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審視、反省與詮釋,對一切諸如習慣、觀念、想法、經驗、愛好等無形的東西也在不斷地進行篩選和更新,一些過時的或給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不便的,我們要有勇氣隨時丟棄它,即便要為此付出很多時間、精力,甚至要忍受煎熬和痛苦。這樣一來,我們才有機會和足夠的時間、精力、空間,學習和接納一些科學的、新鮮的事物。
丟棄某些東西不易,要守護某些東西也並不輕鬆。
保留一份天真與單純,堅守一份信念與追求,保留一份正義與良知,堅守一份尊嚴與操守、留住一份向往和夢想……
尊嚴、道義、氣節、操守、信念、誌向,它不僅僅是個人的事,它直接關係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聲望、前途和命運,我們完全沒有理由和借口來回避和拒絕,“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範仲淹,以及近代、當代的一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愛國仁人誌士的町歌可泣、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啟迪、鞭策、激勵、鼓舞著一代又一代有識之士為了國家、民族的事業、前途、命運,置個人安危生死於度外,出生人死,即使拋頭露顱灑熱血也在所不辭,用個人的青春、幸福、鮮血、生命換取民族的覺醒、希望和革命事業的成功,鑄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之魂,建樹起國家和民族的神聖尊嚴和繁榮富強,他們為實現各自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和人生價值付出了慘痛或血的代價,他們的英名與事跡也隨之傳遍神州、流芳百世。
同時,在人欲膨脹、物欲橫流的時代,麵對市場經濟和社會變革的激蕩衝擊而滋生出的種種物質的、精神的刺激、誘惑和陷阱,人們內心仍無法割舍對功名利祿的追逐,經受著種種的挑戰和考驗,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倫理道德也相應地發生了一係列的嬗變與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