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有一個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
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落鎖而去。
婦人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又開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了。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隻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到這地方來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她:“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婦人說。
“為什麼?”
“氣也沒有辦法呀。”
“你的氣並未消逝,還壓在心裏,爆發後將會更加劇烈。”高僧又離開了。
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
“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高僧笑道。
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高僧:“大師,什麼是氣?”
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頓悟。叩謝而去。
何苦要氣?氣便是別人吐出而你卻接到口裏的那種東西,你吞下便會反胃,你不看他的,他便會消散了。
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
夕陽如金,皎月如銀,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尚且享受不盡,哪裏還有時間去氣呢?
悟語:
氣是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因此氣是自我的,趁著美好時光,應該享受快樂和幸福!
20.拒絕完美
美國心理學家納撒尼雨·布蘭登舉過一個他親身經曆的例子:許多年前,一位叫洛蕾絲的24歲的年輕婦女無意中讀了他的一本書,找他來進行心理治療。洛蕾絲有一副天使般的麵孔,可罵起街來卻粗俗不堪,她曾吸毒、賣淫。
布蘭登說,她做的一切都使我討厭,可我又喜歡她,不僅因為她的外表相當漂亮,而且因為我確信在墮落的表相下她是個出色的人。起初,我用催眠術使她回憶她在初中是個什麼樣的女孩子。她當時很聰明,但是不敢表現自己,怕引起同學的嫉妒。她在體育上比男孩強,招惹來一些人的諷刺挖苦,連她哥哥也怨恨。我讓她做真空練習,她哭泣著寫了這樣一段話:你信任我,你沒有把我看成壞人!你使我感到痛苦,也感到了期望!你把我帶到了真實的生活,我恨你!
一年半後,洛蕾絲考取洛杉磯大學學習寫作,幾年後成為一名記者,並結了婚。10年後的一天,我和她在大街上邂逅相遇,我幾乎識不出她了:衣著華麗,神態自若,生氣勃勃,絲毫不見過去的創傷。寒暄後,她說:“你是沒有把我當成壞人看待的那個人,你把我看作一個特殊的人,也使我看到了這一點。那時我非常恨你!承認我是誰,我到底是什麼人,這是我一生中從未遇到的事。人們常說承認自己的缺點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其實承認自己的美德更是多麼難。”
為什麼真正做到放棄完美、自我接受不容易?因為自我肯定這個事實,使你必須真正保持清醒的頭腦。振作情緒,抓住機遇,迎接生活的挑戰,這就是自覺的生活,積極的心態。如果我對朋友沒有誠意,即不能自我接受、自我肯定,自己也會產生被遺棄的感覺。由此可見,自我接受是自信的意識和勇敢的行為!
真正要麵對成功,就必須要學會放棄完美,不求完美,因為我們的確不是完美無缺的。這是一個令人寬慰的事實,我們越是極早地接受這一事實,就越能極早地向新的目標邁進,這是人生的真諦。
沒有自我接受、自我肯定這個先決定條件,我們怎麼會改進和提高呢?比如怎麼看待自我形象?
你站在一麵穿衣鏡前,觀察自己的麵孔和全身。你可能喜歡某些部分,而不喜歡某些部分。有些地方可能不怎麼耐看,使你感到不安,如果你看自己不喜歡的樣子,請你不要逃避,不要抵觸,不要否認自己的容貌。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放棄完美,放棄“公有化”的標準,而用自己的標準來看待自己。否則你就無法自我接受、自我肯定。
法國大思想家盧俊說得好:“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點玄乎,其實說的是實在話,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可惜的是,許多人不肯接受這個已經失去了模子的自我,於是就用自以為完美的標準,即公共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就得如此相似,失去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