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陰兵(1 / 2)

原本就在壓著對麵打的先登死士們在得到了友軍們的及時而有力的援助之後對公孫瓚的大軍造成個更大的威脅。麴義更是一馬當先,以不可抵擋的姿態向前衝殺著。

而在先登死士的帶領之下,整個冀州大軍發揮出了更強大的戰鬥力。他們或緊緊跟隨在先登死士們的身後向前衝殺,或從其陣後兩側的間隙不斷地湧入公孫瓚的大軍內部。冀州軍如同濃縮在彈殼之中的火藥,再以先登死士為鋒頭插入敵軍陣地之後瞬間爆裂開來。

更令公孫瓚心驚的是,不光在這雙方大軍的中心區域,其他地方的士卒也是在被冀州軍死死壓製住。

整個界北的廣闊平原之上,甚至一直延伸到東方的山地、西方界河的一條支流的河岸,這個巨大的戰場之上,雙方的兵潮狠狠地撞擊在一起,明顯可以看出的是,很快冀州軍的兵潮就壓製對方,並不斷地向前推進著。

雖然這條綿延不斷地戰線之上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是冀州軍占優,但很明顯,整體來看冀州軍已然是穩占上風。

公孫瓚心中一沉,先登死士的強大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畢竟是能夠與白馬義從抗衡的頂級精銳,但整個冀州大軍普遍的占優,就讓他有些心驚了。

一兩個精銳兵團固然能在戰場之上發揮巨大的作用,但又不是每支精銳兵團都有白馬義從那種無解的特性。因此真正構成雙方大軍主體的還是普通士卒。

而眼前的戰局卻明明白白地顯示出,在普通士卒的戰鬥力、中下層軍官的軍事素養、兵甲裝備的質量上冀州軍都穩勝公孫瓚大軍一籌。

這怎麼可能呢!公孫瓚心中覺得有些難以置信,自己麾下的可是百戰邊軍,而袁譚率領的不過是一些花架子、內地兵,真正能打的不過是他從代北帶回來的邊軍和參加過討董大戰回來的渤海老兵而已,現在這是怎麼回事?

“兵權謀、兵陰陽、兵形勢、兵技巧。這兵家四勢在我看來都是一樣的重要。”

公孫瓚不由得想起了袁譚那溫和之下掩藏著巨大自信的話語,或許……他真的能夠做到傳中的運權謀、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

或許,他真的勝過我良多……

不!公孫瓚連忙將這種心思壓了下去,不再去想這些事情,而是開始調動大軍,調整著陣線,試圖應對冀州軍的兵鋒。

隨著戰局的推進,先登死士們再一次突進了公孫瓚大軍的深處。而公孫瓚則及時調整了戰術,他將原本準備用來抵擋先登死士的精銳兵團臨時換成了一支戰鬥力較弱的兵團,而調動了戰鬥力更強的其他兵團擋在先登死士兩側的冀州主力麵前。

如此一來雖然造成了更大的傷亡,但碾壓著敵軍整個先登死士營卻逐漸與旁邊的友軍們脫節,有些孤軍深入了。

公孫瓚冷笑一聲,再一次下達了新的軍令。在那支剩下不多士卒的弱兵團的背後,數支戰鬥力過硬、裝備精良的精銳兵團正組成了一個包圍圈嚴陣以待,默默地等著先登死士們殺光那些普通士卒來到他們的麵前,而他們則以逸待勞,一舉圍殺先登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