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算總賬(1 / 2)

其實自從金水堡之變之後,西夏已經沒有了之前那麼輝煌的成就了。西夏和大契丹的漸行漸遠不服約束,使得朝廷和經濟都受到大契丹的打壓,已經漸漸露出頹勢。本來還經常在邊界挑釁南楚,現在連自己國家的事情都自顧不暇。一邊要招募士兵增強軍事,一方麵冗重的軍事壓得百姓們喘不過氣來,時常有地方上的勢力造反。所以原本在桃源村那塊南楚和西夏有爭議的地方還駐紮著幾百號西夏兵,到魯小魚和盧曉餘這次出現時就隻剩下區區十人了,而現在這十人也逃回西夏的路上,要把在桃源村附近看到的魯小魚和盧曉餘的事情告訴給西夏王知道。

西夏王李元日最近也是年輕時殺戮太重,老來兒子李諒祚被魯小魚逼瘋,雖然女兒精明能幹被稱為是西夏百年難遇的奇女子,但是畢竟在這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再有能力的女性都不能繼承王位,等到李元日百年之後,他不敢想象西夏王朝要毀在自己手上。

說起西夏的曆史,在這個時代的西夏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蹤到春秋初。黨項是羌族的一支,黨項羌者,三苗之後也。戰國時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黨項羌和吐穀渾經常聯合起來對抗強大的吐蕃。東周末帝時,吐穀渾被吐蕃所滅,失去依附的黨項羌請求內附,被東周安置於鬆州,後黨項羌逐步繁衍成數個大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隻占據今天的青海東南和甘肅南部等地。東周開元年間,居於青海東南和甘肅南部的黨項羌非常恐懼四處劫殺的吐蕃軍隊,向東周皇帝求救,東周皇帝自身難保,於是把他們遷至慶州。

以北和夏州以東地區,這一地區即是戰國時匈奴人赫連勃勃的“大夏”舊地,當時稱為平夏,所以這部分黨項羌就成為平夏部,即日後西夏皇族的先人。

之後,黨項部首領拓跋思恭被朝廷封為夏州節度使,因平黃巢起義有功,一度收複長安,再次被賜姓李,封夏國公。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後代以夏國公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這部分黨項羌武裝也被稱為定難軍,其勢力範圍以夏州為中心,包括夏、綏、宥、銀四州廣大地區皆稱為拓跋氏的私人領地。

楚朝剛建國時期,不管中原是何人當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稱臣”,換來該地的統治地位和大量的賞賜。在這段時期,西夏十分謹慎地處理著與其他政權的關係,後來耶律阿保機建立了大契丹國,以及與楚信帝熊秀建立的南楚朝之間的錯綜複雜的外交關係。

經過五十多年建設,平夏地區非常富饒,以鄂爾多斯南部地斤澤地區為核心的肥美牧場,以夏楚交界的七裏平為代表的農業區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糧草,同時鄂爾多斯此時還盛產當時可當貨幣使用的上好青鹽,每年產量可達一萬五千斛左右,因此平夏部黨項羌可以說是有兵有馬有糧有錢,天時地利人和均占,勢力逐步膨脹起來。不過一直以來李氏一族野心並不大,無非是甘願當一方諸侯,楚始皇雖削奪藩鎮兵權,但對西北少數民族依然寬宥,“許之世襲”。當夏州節度使李繼捧上台後,情況有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