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中國禪學的發展(1 / 3)

胡適今天是最後一次講演,黎先生剛才對我說今天功德圓滿,其實不過是我的一筆舊債還清了。

這次講的是中國禪學的方法。上次本來想把中國禪宗的曆史講得更詳細一點,但因限於時間,隻能將普通書所沒有的禪宗的來曆,說了一個大概,馬祖以後的宗派簡直就沒有功夫來講。但不講也不要緊,因為那些宗派的立場跟方法,大抵差不多,看不出什麼顯著的區別,所以也不必在分析宗派時多講方法,現在隻講禪學整個的方法。

中國的禪學,從7世紀到11世紀,就是從唐玄宗起至宋徽宗時止,這400年,是極盛的黃金時代。諸位是學教育的,這一派人的方法與教學方麵多少有點啟示,所以有大家一聽的必要。

南宗的慧能同神會提倡一種革命思想——“頓悟”,不用那些“漸修”的繁瑣方法,隻從智慧方麵,求其大徹大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當時因為舊的方式過於複雜,所以這種單刀直入的簡單理論,感動了不少的人,終於使南宗頓教成為禪宗的正統,而禪宗又成為佛教的正統,這是他們在破壞方麵一大成功。可是慧能和神會都沒有方法,對於怎樣教人得到頓悟,還是講不出來,到9世紀初,神會的第四代弟子宗密(歿於841年,即唐武宗會昌元年),方把“頓悟”分成四種:

(一)頓悟頓修頓悟如同把許多亂絲,一刀斬斷;頓修如同把一團白絲,一下子丟到染缸裏去,紅即紅,黑即黑。

(二)頓悟漸修如嬰兒墜地,六根四肢頓具,男女即分,這叫頓悟;但他須慢慢發育長大,且受教育,成為完人,這叫漸修。故頓悟之後必繼以漸修。

(三)漸修頓悟這好比砍樹,砍了1000斧頭,樹還是矗立不動,這叫漸修;到了1001斧頭,樹忽然倒下來,這叫頓悟。這並非此最後一斧之力,乃是那1000斧積漸推動之功,故漸修之後自可成頓悟。

(四)漸修漸悟如同磨鏡,古時候,鏡子是銅製的,先由粗糙的銅,慢慢地磨,直至平滑發亮,可以照見人影,整理衣冠。又如射箭,起初百無一中,漸漸百可十中,終於百發百中。

這四種中間,第一種頓悟頓修不用方法,講不通的,所以禪宗後來也有“樹上那有天生的木杓”的話。第二種頓悟漸修,卻是可能的;第三種漸修頓悟,尤其可能。這兩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例子,在西洋也有很多:如聖奧古斯丁,起初是一個放蕩不羈、狂嫖濫賭的人,說重一點就是流氓地痞,一天在街上聽了一位教師的講演,忽然省悟,立誌苦修,竟成為中古時代的宗教領袖。這就是頓悟漸修,卻也是漸修頓悟,因為他早有種種煩悶,逐漸在變化,一旦下決心罷了。又如三四百年前科學大師伽俐略(意大利人),生而有藝術的天才,他的父親是個數學家,送他到大學去習醫。但他的興趣不傾向於這方麵,而於音樂繪畫等倒是弄得不錯。有一天,國王請了一位數學家來講《幾何學》,他聽了一小時,忽然大徹大悟,就把一切拋開,去發揮他從遺傳中得來的數學天才,後來便成了幾何學、物理學的老祖師。再舉一個日常的例子:我們有時為了一個算學或其他的難題,想了幾天,總想不出,忽然間在夢裏想出來了。這也是慢慢地積了許多經驗,一旦豁然貫通。第四種漸修漸悟,更是可能,用不著來說了。

總之,頓悟漸修,漸修頓悟,都是可能的,都是需要教學方法的,漸修漸悟更是普通的方法,隻有頓修頓悟沒有教學方法。

禪門中許多奇怪的教學方法,都是從馬祖(歿於786年)來的。馬祖道一,本是北派,又受了南派的影響,所以他所創立的方法,是先承認了漸修,然後教你怎麼樣漸修、頓悟,頓悟而又漸修。他的宗旨是“觸類是道,任心為修”,如揚眉、動目、笑笑、哈欠、咳嗽、想想,皆是佛事。此種方法實出於《楞伽經》。《楞伽經》雲:“非一切佛國土言語說法,何以故?以諸言語,唯是人心,分別說故。是故有佛國土,直視不瞬,口無言語,名為說法;有佛國土,直爾示相,名為說法;有佛國土,但動眉相,名為說法;有佛國土,唯動眼相,名為說法;有佛國土,笑名說法;有佛國土,欠嗑,名說法;有佛國土,咳,名說法;有佛國土,念,名說法;有佛國土,身,名說法。”又雲:“如來亦見世界中,一切微蟲蚊蠅等眾生之類,不說言語,共作自事,而得成功。”所以他那“觸類是道,任心為修”的方法,是不靠語言文字來解說來傳授的,隻用許多奇特古怪的動作。例如有一個和尚問他如何是西來意,他便打。問他為什麼要打,他說:“我若不打汝,諸方笑我也。”又如法會問如何是西來意,他說:“低聲,近前來!”於是就給他一個耳光。此外如揚眉動睛以及豎拂、喝、踢、種種沒有理性的舉動,都是他的教學方法。這種舉動,也都是叫對方知道是什麼意思,連作的人也沒什麼意義,就是這樣給你一個謎中謎,叫你去漸修而頓悟,或頓悟而漸修。馬祖以後,方法更多了,如:捏鼻、吐舌、大笑、掀床、畫圈(圓相)、拍手、豎指、舉拳、翹足、作臥勢、敲柱、棒打、推倒,等等花樣,都是禪機。此外來一兩句似通非通的話,就是話頭。總之,以不說法為說法,走上不用語言文字的道路,就是他們的方法。

馬祖是江西派,其方法在8世紀到9世紀初傳遍了中國。本來禪學到了唐朝,已走上語言文字之途,楞伽宗也從事於煩瑣的注疏。但是那頓悟派依然頓悟,不用語言文字,教人去想,以求徹悟。馬祖以下又用了這些方法,打一下、咳一聲,你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種發瘋,正是方法。但既無語言文字作根據,其末流就有些是假的,有些是捏造的,而大部分是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