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庶民的勝利(2 / 3)

編按:五四時期是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和政治生活的轉折時期,本文即是1919年李大釗在自己成立的“少年中國學會”上發表的一篇演說。

“少年中國”之“少年運動。”

李大釗我們的理想,是在創造一個少年中國!能不能創造成立,全看我們的少年運動如何。

我們少年中國的理想,不是死板的模型,是自由的創造;不是鑄定的偶像,是活動的生活。我想我們少年中國的少年,人人理想中必定都有一個他自己所欲創造而且正在創造的少年中國,你理想中的少年中國,和我理想中的少年中國不必相同;我理想中的少年中國,又和他理想中的少年中國未必一致,可是我們的同誌,我們的朋友,畢竟都在攜手同行,沿著那一線清新的曙光,向光明方麵走,那光明裏一定有我們的少年中國在。我們各個不同的少年中國的理想,一定都集中在那光明裏成一個結晶,那就是我們共同創造的少年中國仿佛像一部潔白未曾寫過的曆史空頁,我們大家你寫一頁,我寫一頁,才完成了這一部少年中國史。

我現在隻說我自己理想中的少年中國。

我所理想的少年中國,是由物質和精神兩麵改造而成的少年中國,是靈肉一致的少年中國。

為創造我們理想的少年中國,我很希望這一班與我們理想相同的少年好友,大家把自己的少年精神拿出來,努力去作我們的少年運動的第一步,就是要作兩種的文化運動:一個是精神的改造運動,一個是物質的改造運動。

精神的改造運動,就是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宣傳互相博愛的道理,改造現代墮落的人心,使人都把人的麵目拿出來對他的同胞;所侵奪的習慣,變為同勞的習慣;把那私營的心理,變為公善的心理。這個精神的改造,實在要與物質改造一致進行,而在物質發行開始時期,更是要緊因為人類在馬克思所謂前史的期間,習染惡性很深,物質的發行雖然,人心內部的惡,若不剔除淨盡,他在新生活裏依然還要複萌,這改造的社會組織,於受他的害,保持不住。

物質的改造運動,就是本著勤工主義的精神,創造一種勞工神聖的組織,改造現代遊惰本性掠奪主義的經濟製度,把勞工的生活,從這種製度下解放出來,使人人都須作工,作工的人都能吃飯。因為經濟組織沒有改變,精神的改造很難成功。在從前的經濟組織裏,何嚐沒有講過博愛互助的道理,不過這表麵構造(就是一切文化的構造)的力量,到底比不上基礎構造(就是經濟構造)的力量大,你隻管講你的道理,他時時從根本上破壞你的道理,使你永遠不能實現。

少年中國的少年好在嗬!我們的一生生涯,是向少年中國進行的一條長路程。我們為達到這條路程的終點,應該把這兩種文化運動,當作車的兩輪,鳥的雙翼,用全生涯的鼓舞著向前進行,向前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