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魯迅是現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本篇是1927年3月1日魯迅在中山大學開學典禮上的演講。
魯迅現在我因為職務上的關係,不能不說幾句,可是有許多好的話,以前幾位先生已經講完了,我再沒有什麼話可講了。
我想中山大學並不是今天開學的日子才起始的,三十年前已經有了。中山先生一生致力革命、宣傳、運動,失敗了又起來,這就是他的講義。他用這樣的講義交給學生,後來大家發表的成績,即是現在的中華民國。中山先生給後人的遺囑上說:“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這中山大學就是“努力”的一部分。為要貫徹他的精神,在大學裏,就得如那標語所說。“讀書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讀書”,因為大學是叫青年來讀書的。
本來青年原應該都是革命的,因為在科學上已經證明:人類是進步的,以前有猿人,或者在五十萬年以前吧——這是地質學上的事,我不太清楚,好在我們也有地質學家在這裏,問一問便知道——後來才有了人。雖然慢得很,可見人本來是進化的,前進的。前進既革命,故青年人原來應該是革命的。但後來變不做不革命了,這是本性的墮落,借用宗教家的話來說,就是受了魔鬼的誘惑!因此,要回複他的本性,便又另要教育、訓練、學習的功夫了。
中山大學不但要把不革命、發革命的脾氣去掉,還要想法子,引導人民回複本性,向前進到革命的地方說,革命是要有經驗的,所以要讀書,但這可很難說了。念書固可以念的革命,使他有清晰的20世紀的新見解。但,也可以念成不革命,念成發革命,因為所念的多屬於這一類的東西,尤其是在中國念古書的特別多。
中山大學在廣東革命政府之下,廣東是革命青年最好的修養的地方,這不用多說了,至於中山大學同仁應共同負的使命,我想,是在中山大學的名目之下,本著同一的目標,引導著許多青年前進,格外努力。
然而有一層,又很困難,這是在中國青年最吃力的地方了,就是:一方要讀書,一方又要革命。
有許多早應該做的,古人沒有動手做,便放下了,於是都壓在後人的肩膀上,後人要負擔幾千年記下來的責任。這重大的事,一時做不成,或者要分幾代來做。
因此青年們要讀書不忘革命,的確是很吃苦、很吃力的了,但,在現在的社會狀況之下又不能不這樣。青年應該放責任在自己身上,向前走,把革命的偉力擴大!要改革的地方很多,現在地方上的一切還是舊的,人們的思想還是舊的,這些都尚沒有動手改革。我們看,對於軍閥,已有黃埔軍官學校同學去攻擊他,打倒他了。但對於一切舊製度,宗教社會的舊習慣,封建社會的舊思想,還沒有人向它們開火!
中山大學的青年學生,應該以從讀書得來的東西為武器,向它們進攻——這是中大青年的責任。我希望大家一起擔負起這個責任來。
編按:1927年2月16日,魯迅先生在香港青年會發表了一個題為《無聲的中國》的演講。在該文中,魯迅先生留下了許多精辟的警語和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