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從容應對婚姻中的“N年之癢。”(1 / 2)

婚姻是一場終身的事業,事業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低穀;婚姻又是一條長滿刺的毛毛蟲,在兩個人的身上不斷地磨蹭,需要與它鬥智鬥勇。勝負的標誌是它先褪光了刺,還是你先過敏。正因為這樣,我們先提前做好準備,當毛毛蟲犯癢的時候,當處於低穀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笑看風雲,從容應付。

40歲的女人們,或許你即將,或正在與7年、10年之癢做鬥爭,但是這些“N年之癢”絕對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隻要我們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慢慢地磨合,那麼我們的婚姻肯定能安全度過這些“N年之癢”。

夫妻感情歸於平實是“N年之癢”的主要原因。人們對事物的珍重,往往在追求它的過程中顯得更突出。愛情也是這樣,在追求異性的過程中顯得無比的熱情和急切,一旦過上夫妻生活就會有所冷淡。

結婚之後,夫妻之間往往不像戀人之間那樣相互親熱和富有吸引力了,雙方都感到過去的愛情喪失了一部分。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就是對這種現象的誇大。

作為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婚後愛情的淡化與異性好奇感的消失密切相關。一般說來,在結婚之前,戀人往往期待著結婚,寄予結婚以十分美好的希望,憧憬著婚後的幸福生活。結婚以後,希望得到的都得到了,好奇感也就沒有了。

婚後愛情的淡化還與婚後夫妻雙方注意力的分散和轉移相關。在戀愛階段,戀人都是聚精會神地與對方交往,以各種親密的方式傳送和接受愛。新婚蜜月階段也是這樣。可是,蜜月之後,夫妻的注意力分散了:要工作,要考慮吃、穿、住,要應付各種社會關係,要贍養長輩。特別是有了小孩以後,母親為生活而操勞,父親為生計而奔波。這樣,夫妻之間就很難有戀愛時那樣多的甜蜜交往,更不如新婚時那樣興趣盎然。因而,有的人不免覺得感情冷淡,若有所失。

其實,隨著種種社會倫理關係的建立,盡管衝淡了夫妻之間直接的情感交往,但中介性的交往卻時時刻刻在進行著,中間繩索把兩人拴得緊緊的,如果是現實主義者則會感到愛在加深。比如夫妻間的相互關照、對孩子的教養、家務的操持等都是愛情的現實表現,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幫助、體貼對方,加深感情。愛情並不在於說多少愛的囈語,而是要見之於行動。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的那樣:“愛一個人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為他的幸福而高興,為使他能夠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並從這當中得到快樂。”

盡管結婚之後,好奇心滿足了,注意力有所轉移和分散,但愛情並沒有完結,愛的表現方式更多了,愛的體驗更深了。一個方麵的因素沒有了,另外諸方麵可以到來,甚至還會更充實、更全麵、更牢固,問題在於每一個人能否體會到這種生活的樂趣。一個會生活的人,也就是奮力追求愛並真正懂得愛的人,對種種輸出和輸入的形式,他(她)都能適應,並加以發展。

夫妻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矛盾,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為人處世等各方麵不可能都一致,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矛盾。建立於愛情基礎上的家庭也會時常有矛盾發生。兩口子過日子鮮有不磕磕碰碰的。家庭中的大小矛盾,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都影響到夫妻感情。夫妻之間的矛盾根源何在?夫妻的矛盾心理有何表現?怎樣克服這些矛盾?是每一個成家立業者都應特別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