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既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1 / 1)

風雲變幻,世事無常。由於許多“不可抗力”和無法預料的因素,多少希望因此化成失望,多少快樂轉眼成為悲傷。如果我們事事計較,總是怨天尤人,那人生將是何其的沉重?

男人都說“怨婦猛於虎”,說得就是那些遇到挫折和不滿“拿得到放不下”的女人。

女人含嗔帶怨的幽怨就像古代閨怨體詩詞,讓男人頓生憐香惜玉之意。然而,一旦看什麼都不順眼,有什麼都不稱心,幽怨過了頭,那到最後傷得最重的還是自己。

就有一些這樣的女人,她們看世界永遠看最糟糕的一麵,想問題永遠想最難解的症結,別人可以一笑了之的事情,在她們那裏,就是天塌下來的大事。從社會風氣到生活環境,從家庭糾紛到同事朋友的紛爭,從馬路塞車到剛買的衣服打了折雲雲,無事不可生怨。

心生怨氣,不僅拿別人的錯誤折磨自己,同時也拿自己的錯誤折磨別人,擾亂別人的生命節拍。抱怨太多,不僅會吞噬自己的生命之光,還會吞沒友誼的綠樹,吞滅愛情的鮮花,吞沒自己建造的樂園。無窮的抱怨,把快樂摒之門外,錯過了身邊的時光,辜負了寶貴的生命。

怨婦的主要症結是對生命和生活缺乏感恩之心。想一想人生多麼短暫,生命那麼寶貴,還有什麼理由為生活中的一地雞毛而怨恨呢?生活是那樣的多彩,即使有酷夏也會有陽春,即使有寒冬也會有金秋,相信走運和倒黴都不可能持續很久,何必要杞人憂天、坐困愁城呢?

再說,抱怨昨天,並不能改變過去;抱怨明天,同樣不能幫助未來。與其徒勞無益地浪費時間,不如轉變心態,寄放憂愁,化解怨氣,采取積極的行動,做一些行之有效的努力。要知道影響人生的絕不僅僅是環境,心態控製了個人的行動和思想,心態也決定了自己的愛情和家庭、事業和成就。

我國唐代著名醫藥家、養生學家孫思邈,享年102歲。他在論述養生良方時說:“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莫憂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懼……勿把忿恨耿耿於懷。”他指出這些心理負擔都有損於健康和壽命。事實也是如此,有的女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得很累,無精打采,未老先衰,就因為習慣於將一些事情吊在心裏放不下來,結果在心裏刻上一條又一條“皺紋”,把“心”折騰得勞而又老。

辯證論治,對症下藥,對於那些肚量狹小的女人,最簡單可行的方法就是“放得下”。

剛出道時的劉嘉玲曾經被人歧視,被人拒之千裏。就因為“以前我的廣東話說不好,被人說是‘大陸妹’”。在香港娛樂圈裏,“大陸妹”的稱號會讓人失去很多。所以,她的事業失敗過,感情上受到打擊,生活上經曆了不幸。劉嘉玲說曾聽到的噓聲多過掌聲,挑剔多過讚賞。導演不看好她,同期出道的女星拿了無數影後稱號後,她才以《阿飛正傳》在法國拿了個影後。如果沒有王家衛,劉嘉玲也許還在默默無聞地演些“俗片”;和梁朝偉的愛情馬拉鬆,更是別人指指點點的對象,分分合合很多次。在習慣了人們的說三道四後,她選擇了低調,沒想到十幾年前的“裸照”竟然被公開。

作個簡單的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她會怎樣?我想一定會哭都哭不出來,然後手足無措……可是劉嘉玲卻沒有,她勇敢地承認了照片上的女星正是自己。這樣的勇氣讓圈裏圈外的人都對她由衷地佩服和欣賞。“當一個人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本能地麵對並解決它,我並不是特別堅強,我隻是幸運,我就好像是一朵向日葵,陰影永遠在背後,我的臉向著陽光,我看每一件事都會用最簡單的方法去解決複雜的問題,不過我的智慧仍然有限,仍需要吸收知識。”以前的罵聲、緋聞在此刻灰飛煙滅。劉嘉玲的堅強贏得了大家的掌聲,麵對困難,她不是躲避退縮,而是勇敢地麵對。她的形象不但沒有受損,反而得到了更多人的欣賞。

是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所以,自從你有自我意識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那就是人的一輩子必定有風有浪,絕對不可能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所以當你遇到挫折時,不要覺得驚訝和沮喪,反而應該視為當然,然後冷靜地處理,瀟灑地放下。

就像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所說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拿得起而放不下可說是妨害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狄更斯說:“苦苦地去做根本就辦不到的事情,會帶來混亂和苦惱。”泰戈爾說:“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淚去衝洗。”如果能對所有的憂慮和哀愁放得下,那就可稱是幸福的“放”,因為沒有憂慮和哀愁確是一種幸福。

最後想引用一句中國古人的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讓我們在“放得下”的意境中尋求幸福的真諦,共享人生無限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