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40歲女性往往對科技懷有冷漠感,不願意嚐試新鮮事物,這確實是女性成功的一大阻礙。電腦、數據機、電子郵件及網絡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很多便利,如果不能熟練運用這些新科技,那麼你就無法與潮流接軌,你就會成為一個落伍的人。
根據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一項調查顯示,使用網絡的美國女性為17%,歐洲女性的上網比例則為7%。美國電子商務協盟與尼爾森的數據顯示,男性占了網絡使用者的67%,實際上同時間的比例更高達77%,也就是男性上網的次數比女性高得多。而在中國情況也是如此。
科技為工作者帶來莫大效益,你可以選擇在家工作,多一些時間陪孩子,或更妥善地分配時間。對女性企業家而言,科技更帶來前所未有的自由。然而,倘若女性不能擁抱科技,就會被遠遠拋在後頭,隻能撿新一代的“女性”不要的工作做。這個假想,可能令某些人心驚膽戰,但確是不爭的事實。不過,請記住,我們都在學習冒險。我們正在尋求別人的支持與指點,以便邁向成功之路,所以,我們也正在學習擁抱科技所需的技能與工具。我們可以組織各種研討會進行專業授課。也許參與者在剛開始學電腦時,臉上充滿驚恐。可是隻要方法得當,她們就會沉迷於此,不想過早結束。她們願意冒險來參加這項課程,然後有人讓她們體會擁抱科技的優越感。一旦克服恐懼,她們便迫不及待,想學更多。
許多女性在建立起自信前,都不希望在初學科技技能的過程中有男性參加。有些女性在男女混合的環境下,覺得備感壓力或受到威脅。安德恩·曼德爾在《男人如何思考》一書中說,男性如果看到一個按鈕,就忍不住要按一下看看會怎麼樣;相對地,許多女性卻會擔心因為按錯鍵而弄壞電腦。男性會勇於嚐試,女性則希望有人指引。
在資訊科技發達的世界裏,組織是平行的,而非疊床架屋的階層製度。這意味著女性擅長的技能,如溝通、解決問題、維持良好關係,將變得非常有價值。女性可以向別人伸出雙臂,在團隊合作的環境下與人有效地合作。
毋庸諱言,在對待科技這個問題上,男性和女性是有著不少的先天差異的。一般來說,男性與女性使用科技的方式就有所差異。科技經常脫不掉男性觀點。早期的個人電腦使用複雜、應用以數學程式為主的軟件;然而,隨著個人電腦的使用日趨簡易以及圖像與滑鼠標的操作方式,使得用電腦的女性人數大增,網際網絡也是一樣。
一位女性上網時,表明自己是女性,她講話的時間如果超過20%,男性使用者就覺得她說得太多了。但如果她以“男性身份”上網,她則能更自在地發言。由於網絡是一個匿名環境,有些女性選擇使用男性身份,以便“大聲說話”。這或許也是不必冒險就能練習自信發言的好辦法。經常上網的女性,她們更有自信,也不畏懼發言。
有時候,觀察男女在運用科技方麵的巨大差別,實在是饒有趣味。但是要再次強調的是,這些差別,絕大部分是跟性別角色有關,而非實際性別。較傾向男性特質的男性或女性,往往都是科技迷。他們會讀關於電腦或網際網絡的雜誌,逛電腦商場的也是他們,在電腦上玩遊戲的人,更是絕大多數都是男性。男性經常拿個人電腦當工具或玩遊戲,而女性則喜歡用電腦上的電子郵件或網絡來溝通與獲取資訊。
高科技公司,本身往往就是女性工作的理想地點。這類公司的階層製度較不明顯,也較少有所謂的哥兒們、人際關係網,提供許多機會供人撰寫、設計或行銷軟件與開發互動式電視。擁抱科技永不嫌遲,這些都是典型的“女性行業”。趕快去找個人吧,讓他為你指點迷津,拉近與電腦的距離。
科技的缺點之一,正在於當初設計的目的是為了生活更有彈性,但實際中似乎有背道而馳的傾向。這將會隨著我們努力均衡生活而影響更大。傳統的工作時間是朝9晚5.現在,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夜貓子,晚上11點再開始工作也無妨。你從早到晚都可能收到語音留言,午夜後可以發國際傳真,然後在淩晨4點進行三方通話會議。這不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嗎?你永遠要隨叫隨到,所以,要在工作與家庭間劃清時間界線也會愈來愈難。
英國電腦學會的研究發現,資訊科技業對女性最大的吸引力在於能有彈性安排工作、中斷工作,以及有上訓練與生涯發展管理課程的機會。然而,該學會會長亞倫·羅素補充說,英國女性隻占了主修電腦人數的11%,遠低於美國的45%與新加坡的56%。有趣的是,英國的這11%的女性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出生者的一半。這顯示,我們應該多多鼓勵年輕女性學習科技技能。而且隨著事業的發展,女性也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經驗。
40歲的女性仍然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因此不要以年齡為借口拒絕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你應該怎麼做呢?你可以請同事教你使用電腦,公司如果有電腦培訓的名額你要盡力爭取,沒有這樣的機會也不要緊,你可以自掏腰包去報補習班,這種投資絕對不會讓你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