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定時為自己充電(1 / 2)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一紙文憑的有效期是多久?當你必須向別人出示你塵封已久的證書時,是否會怯場,感到沒有底氣?為了讓自己不至於被時代的車輪碾碎,不斷充實自己,掌握新知識,淘汰舊知識就成了40歲女人在職場裏的生存之道。

或許當你拿到金燦燦的學曆時,曾經還是可以傲視群雄的。可勞碌幾年後,猛抬頭,才發現知識和技能的發展日新月異,學曆飛速“貶值”,眼見著年輕的碩士、博士比比皆是,自己在加薪、升職等眾多自我發展機會麵前,不自覺地就會有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是的,在如今藏龍臥虎、新人輩出的職場之中,如果你想單靠原有的一張文憑、一種技能在職場立足已幾乎不可能。你必須居安思危,不斷充電,學習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才能讓自己“不貶值”,才能讓自己在職場中時時擁有競爭力,永遠占據一席之地。

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都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光從事物的表麵看不出事物的本質,要想認識事物必須有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同樣,在工作中,技能的積累和熟練程度是在不斷地摸索中逐漸完善的,若要想在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不斷地進行技能充電,這就要求一定的實踐過程。

第一,認識來自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兩句話闡述了一條非常質樸又很“倔強”的真理:認識來自實踐;艱苦的有風險的實踐乃是錘煉意誌、增長才幹、堅定信念的大熔爐;檢驗對不對、懂不懂的惟一標準隻能是實踐。

我們既首先肯定人是環境的產物,又強調人是環境的改造者,是主人,這才是辯證的實踐觀。友愛融洽的環境易於形成善良,威嚇嚴厲的境遇易於導致軟弱;民主平等的氣氛易於塑造剛正,冷漠孤寂的氛圍易於導致粗暴;複雜多變的情況易於塑造穩重,寵信恭維的氛圍易於造成任性;成功喜悅的心境易於培養自信,受貶受挫的氣氛易於導致自卑;互助切磋的環境易於讓人虛心,過於順利的條件易於產生驕傲;考驗不斷的環境易於培養機敏,僥幸取勝的進步易於油滑;憂患當頭的歲月易於產生遠慮,崇尚空談中易於助長迂闊。

重新塑造自己,首先要堅信:隻要改變了行為,就會改變自我感受,繼而改變形象。比如你要克服害羞這個毛病,當你吃盡了害羞的苦頭之後,決不要再品嚐它,而要宣戰:多參加集體活動,不要怕處於中心位置;說話盡量把聲音放大一點;眼睛要敢於正視對方,這既表示你的禮貌,也表示你的正氣與自尊。這樣開始時可能不自然,甚至以過分的行為體驗當時的感受,但很快就會重建自信。關鍵是實踐了。

實踐——不怕曲折、不怕艱苦、不找借口、不貪便宜的實踐,是引導成功的最好導師。

第二,自我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