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知進退,懂包容,不讓自己陷入處世誤區(1 / 3)

處世方法是否得當,直接決定了一個人人脈的好壞。有的人在與人交往中,不知進退、自以為是、自私自利……其實這種人是掉進了處世誤區,他們必將不斷地和別人發生矛盾。這樣一來,即使他們本領再高強,也難免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行為,別影響了自己的好人脈。

注意維護朋友的麵子

石穩常說自己幹過的最糊塗的一件事就是不該傷了朋友的麵子。石穩有個知己好友叫常軍,常軍是個很出色的年輕人,可就是家境太貧寒,他上大學拿的是助學貸款,平時還要打工賺取生活費,穿的衣服都是破舊過時的,一到周末他每天就隻能吃一頓飯……石穩跟常軍認識後,十分同情他的處境。正好兩人身材相仿,石穩就常把自己的衣服送給常軍,還拉常軍去自己家吃飯,又往常軍的飯卡裏充錢。對於石穩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常軍非常感激,並表示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一定回報石穩。石穩自然不會企望獲得回報,但也為自己擁有如此出色的朋友而感到驕傲。不過這一切卻都被石穩衝口而出的一句話給毀了:那天石穩跟女朋友遲敏鬧了矛盾,石穩便約了常軍和一大群同學去小酒館喝酒。喝多了以後,石穩就開始胡說八道,大罵遲敏腳踏兩隻船,這時常軍聽不下去了,他讓石穩清醒一下,並說他敢擔保遲敏絕對不是那樣的人,但石穩酒勁一上來傷人的話就衝口而出,“你擔保?吃我的用我的,連你身上這套衣服都是我的,你憑什麼擔保?”頓時小酒館裏靜得連掉根針都能聽見,常軍臉色慘白地從酒館走了出去。第二天,常軍歸還了所有的衣服用品,不知從哪兒借三百多塊錢存到了石穩卡裏,常軍沒能給石穩任何解釋的機會,兩人從好朋友變成了陌路人。

石穩因為當眾出言傷人,傷了朋友的麵子,而失去了一個知心朋友,這都是由於他在處世方法上的失誤造成的。要知道在一些人眼裏,麵子是十分重要的,有時候麵子甚至重於一切。了解這一點,你就該知道,即使是對最親密的人,也要給他留麵子。

有人說:中國人死要麵子。“死要麵子”,就是說寧願死,也要麵子,孔子的高足子路也是這樣,他為了不丟士的麵子,不惜結纓而去,甚至有的人,即便死了,也要爭麵子。

楚成王實在是一位不怎麼樣的國君,他不是死在別人手裏,而是死在自己兒子手裏。公元前268年,他的兒子商臣,也就是後來的穆王,帶兵來逼宮。可笑的是,成王請求吃了熊掌之後再死,兒子卻不給老子這個麵子,認為那樣太浪費時間,讓他早點上路。他沒辦法,隻好去吊死。吊死後,又不肯閉上眼睛,因為拿不準他的子孫會給他一個什麼樣的諡號。諡號是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死後獲得的,一個帶有蓋棺定論性質的稱號,這是一個總體的評價,是死者最後的麵子。起初,子孫們議定的諡號是靈,亂而破損曰靈。他一聽,不肯閉眼睛,子孫沒法,見他死不瞑目,隻好改為“成”,安民立政曰成,他這才滿意地將眼睛閉上。

死要麵子還有一種情況,為了麵子讓別人死。

公元前605年,楚人獻給鄭靈公一個特大的鱉,靈公用它來大宴群臣,卻唯獨不讓子公吃。這是因為一次上朝,子公的食指突然動了起來,他便對別的大夫說,我的食指一動,就能嚐到非同一般的美味。靈公聽了,偏要讓子公的話不能實現,這顯然是不給子公麵子。子公也不是好惹的,為挽回麵子,就徑直走向烹鱉的鼎前,染指於鼎,嚐之而出。子公挽回了自己的麵子,卻掃了靈公的麵子。雙方隻好翻臉,隻不過子公搶先一步,弑殺靈公,並給他弄一個“靈”的諡號,讓他永遠沒有麵子。

想想靈公死的真不值,就因為丟了別人的麵子,便遭到殺身大禍,死了依舊沒有麵子。

每個人都需要麵子,而且也都希望自己有麵子,有麵子就能被別人看得起,表明他在人群中間有優越感。懂得這個道理,交友就方便許多,隻要你能放下自己的麵子,給朋友一個麵子,相信你會在辦事跑關係時獲益匪淺。

不過這種麵子必須是你給朋友的,而非自己爭的。爭麵子與己於友,都沒好處,隻會傷了和氣。

處世時,首先就是要懂得如何照顧朋友的麵子。倘若你自恃自己的麵子大,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碰上死要麵子的朋友,就可能不吃你那一套,甚至可能撕下臉皮和你對著幹,這樣常會把所結成的關係搞糟。

懂麵子,你還得去要麵子,假若你請朋友吃飯,而朋友不太領情,這時,你便不能割袍斷交,你要學會去要麵子,你要說看在多年交情的分上,給我一個麵子。隻要他給了你麵子,他吃了飯,那麼,他的人情算欠下了,即使飯是朋友給你麵子才吃的。送禮也一樣,讓朋友給個麵子收下,這個麵子你得去要。

另外的一點,給麵子要給得恰當,不恰當就是不給麵子。如果被請之人麵子很大,而又未受到應有的待遇,則成了極傷麵子的事情。

人要想活得精彩,就離不開朋友的幫忙,而想要留住朋友,就要注意維護朋友的麵子。這就如同給你們的親密關係罩上了一層防護網,這樣友情才能不斷增長。

過分地計較得失友誼不會長久

王亮自稱朋友遍天下,然而,實際上他的人緣卻並不好。王亮愛交朋友,每個新認識的人都很願意和他來往。然而,隻要來往幾次,那些朋友就又一個個地離開了他。大家都說,王亮不是在交朋友,而是在做生意,他也實在太“精”了。和他一起吃飯,結賬的時候,他不是跑去洗手間就是裝醉。十次有一次是他出的錢,他就得嘮叨半天。朋友找他辦事時,他得先考慮半天,看看做這件事對他有沒有什麼好處,會不會給他帶來麻煩。而當他求助於朋友時,他就什麼也不管了,一通甜言蜜語,也不管這樣做會不會讓朋友為難。不僅如此,王亮交朋友還喜歡往高攀,對地位高的朋友逢迎巴結,對地位低的朋友冷冷淡淡。最可氣的是,王亮還有一招翻臉不認人的本事。他有一朋友叫趙連,這個人生性寬厚,慷慨大方,王亮天天趙哥長趙哥短地與趙連成了好朋友。有一次,趙連和新來的處長為了工作上的事吵了一架,趙連在酒桌上就將新來的處長大罵了一通。誰知第二天處長就知道了這件事,黑著臉把趙連批評了一頓。處長怎麼會知道自己酒後說的話呢?趙連一琢磨,唯一的可能就是王亮告了密,因為酒桌上本單位同事就隻有王亮一人。這件事傳開後,大家更加疏遠王亮了,這麼個自私自利的人,誰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咬自己一口呢?

一個自私自利,隻關心自己利益的人是不會有好人緣的,王亮根本就是把交朋友當成了做買賣,與朋友之間隻有利、沒有義,沒人會喜歡交這樣的朋友,這樣的人早晚會眾叛親離。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互相照顧,這樣當你遇到困難時,人家才會幫助你。

謀求自己的利益並不是件壞事,但是如果太利己主義,在人際關係的場合中,一定會失敗。本來,這種利己心理不論是誰都會有,但是如果我們能稍微地改變一下想法,不要光想著自己的利益,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會更有改善。你幫別人獲得利益,最後這個利益還是會由你獲得。這種“先義後利”的觀念,是想尋求好人緣的人所不可缺少的。在做事情之前,先想想別人的利益。要有服務別人的觀念,等別人獲得了利益之後,再謀求自己的利益。

朋友之間最重要的是義氣,如果能貫徹彼此的義氣,就可以使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的真摯情誼,對方對於你也會真心對待。

在社會交往中,如果過分地計較得失,這段友誼一定不會長久持續。和一個人交往是有利還是有害,在和對方交往之前,如果過分地計較,一定不能獲得真心的朋友,也很難有個好人緣。

我們應該把對方當作一個人,我們是和“人”交往,而不是和“事”交往,隻為了利益和對方交往,就如同做生意一般,彼此之間的關係不是朋友關係而是生意關係,這樣一來,你又怎麼能獲得真正的朋友呢?

下麵舉出一些交際中不受歡迎的類型,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1)小氣的人

同朋友一塊兒外出吃飯,總是同伴出錢,乘車、看電影也是朋友出資,自己躲得遠遠的。從不把自己的東西借給別人,唯恐人家不還他。本來可以助人,卻不幫人一把,說話做事斤斤計較,錙銖必較。這種人,朋友都會慢慢離他而去。

(2)背信的人

這種人與人相約不守時,與人相交不守德,今天與你稱兄道弟,明天就會翻臉無情;你跟他掏心窩子說真話,他反借機倒打一耙,置人於死地。像這種人,是永遠不會受大家歡迎的。

(3)耍小聰明的人

說話不真,待人不誠,總是喜歡占點小便宜。想去打籃球,卻說去會朋友;自己不同意,偏說別人有意見。每逢有事要做,總是推三阻四,找理由逃避,挑輕怕重,有好處就搶,遇困難就退。

(4)不拘小節的人

當眾挖耳朵、脫鞋子,不敲門徑直闖入別人家,進門後一口痰吐在地板上,臨出門又把主人正在讀的書刊拿走。隨隨便便,大大咧咧,隻圖自己一時痛快,不顧別人方便不方便。自以為豪爽,這種不拘小節的行為實際上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最不討人喜歡。

(5)得寸進尺的人

得理不饒人,不給人麵子,不留台階,不把你逼到死胡同俯首稱臣決不善罷甘休。你要是不和他爭,他就認為你軟弱可欺,和他爭,他又反說你不饒人。這種人表麵上雖取得勝利,但終因缺乏容人的氣度和雅量而被人厭棄。

(6)唯我獨尊的人

自以為是,自以為師,每到一處都趾高氣揚,盛氣淩人。誇耀自己,貶低別人,不把別人當回事,喜歡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也不管人家願不願意聽從,樂不樂意接受,總想讓人按照自己的意誌去行事。事實上,誰都不願意被別人看成是無知而愚蠢的人。

(7)挑肥揀瘦的人

這種人的最大特長隻有指責和評語,成天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橫挑鼻子豎挑眼,似乎世上所有的人都沒有一點可取之處,唯有他至真至純,至善至美。不僅如此,他還喜歡教訓別人,讓人片刻不得安寧。然而“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喜歡挑肥揀瘦的人永遠交不到真朋友。

(8)高深莫測的人

這種人該喜不喜,逢悲無悲,沒有喜怒哀樂,遇事不發表意見,城府極深,讓別人摸不清他究竟是什麼心思。和他相處,總要提心吊膽,誰也不知道他下一步要走什麼棋,這種人讓人不敢接近。

(9)虛偽做作的人

這種人當麵一套,背後一套,虛情假意,喜歡客套。表示歉意三番五次,卻不是真心實意;表達感謝,說了又說,卻不是發自心底。留人吃飯,熱情備至,客人走了,又說不知禮儀。這種人,人們早晚會識破其真麵目。

其實,這九種人的共同點都是以己為先,不為別人著想,生活中沒人喜歡這樣的朋友,如果你不幸也染上了類似的毛病,那就要極早戒除。

交朋友要先舍後得,你不肯多為朋友著想,人家又怎麼願意與你為友呢?所以,要想有個好人緣就多為朋友著想一下吧,千萬不要隻顧著自己。

該分肉時千萬別吃獨食

A先生很有才氣,他編輯的雜誌很受歡迎,有一年他得到了大獎。一開始他還很快樂,但過了個把月,卻失去了笑容。他向朋友訴說他的委屈,原來從那以後,社裏的同事,包括他的上司,都在有意無意間和他作對。

朋友問清楚他的情況,知道他犯了“吃獨食”的錯誤,原因是這樣的:

他得了大獎,老板還另外給了他一個紅包,並且當眾表揚他的工作成績。但是他並沒有現場感謝上司和屬下們的協助,更沒有把獎金拿出一部分請客,所以大家雖然表麵上不便說什麼,但心裏卻感到不舒服,和他產生了隔閡,所以就和他作對了。

其實就事論事,這份雜誌之所以能得獎,A先生貢獻最大,但是當有“好處”時,別人並不會認為哪一個人才是唯一的功臣,總是認為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所以A先生“吃獨食”,當然就引起別人的不舒服了;尤其是他的上司,認為A先生沒把自己放在眼裏,自然也不會給A先生好臉色,A先生也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由於上司的白眼,同事間關係的冷漠,三個月後A先生就因為感到再待下去很沒麵子而辭職了。

從A先生的經曆裏,我們應該吸取這樣的教訓:當你在工作中或生活的其他方麵有特別表現而受到肯定或獎賞時,千萬記住別獨享榮耀,否則,這份榮耀必將影響你的人緣。把榮耀分給別人一點,你並不會損失太多,反而會獲得很多好感,這樣的好事你又何樂而不為呢?

王先生領導的語音郵件開發小組取得了重大突破,老板把王先生叫到了辦公室。秘書送茶進去後,回來告訴大家,老板正在誇獎王先生呢!他從來沒看到老板這麼高興過。開發小組的幾個組員小聲議論了起來,“那都是他一個人的功勞嗎?沒有我們從旁協助他會成功嗎?”“就是啊!太過分了,忘了我們連續加班17天的時候了!”這時老板親熱地擁著王先生走了出來,“謝謝你們!研發小組的同仁們!剛才王組長已經跟我說了,你們為了這次任務付出很大的努力!聽說有兩位還帶病加班是嗎!辛苦你們了,本月給你們發雙薪!”“萬歲!”老板話音剛落,大家都歡呼起來,同事們都衝上去抱住王先生,把他拋向了空中。

王先生就很精通人情世故,有功不獨貪,結果受到了大家的愛戴,可以想象一下,在未來的工作中,他一定會得到大家的支持,他的工作也一定會越做越順,人緣越來越好!

所以,如果你獲得了一項榮耀,那就請務必做好以下幾件事:

(1)感謝。感謝同仁的鼓勵、幫助和協作,尤其要感謝上司,感謝他的提拔、指導、授權。千萬不要把功勞都當成自己的,如果實際情況果真是如此,那麼你的感謝就是應該的;如果同仁的協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維,你也有必要感謝他們,這樣做雖然虛偽一些,但卻可以使你避免成為靶子。頒獎典禮上,各獎項得主上台領獎時都要感謝好多人,道理就是在此,這種“口惠而實不至”的感謝雖然缺乏“實質”上的意義,但聽到的人心裏都會很愉快,也就不會嫌忌你了。

(2)利益均沾。口頭上的感謝也是一種分享,這種“分享”可以無窮地擴大範圍,你的上司、同仁、下屬都是你要感謝的目標,反正“禮多人不怪”嘛。另外一種是實質的分享,別人倒也不是要分你一杯羹,但是你主動的分享卻讓旁人有受尊重的感覺,如果你的榮耀事實上是眾人鼎力協助完成的,那麼你更不應該忘記這一點。“實質”的分享有很多種方式,小的榮耀請吃糖,大的榮耀請吃飯,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分享了你的榮耀,就不會和你作對了。而且,他們還會覺得你不忘本,大度,以後也會更願意和你交往,這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3)謙卑。人往往一有了榮耀就“忘了我是誰”地自我膨脹,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旁人就遭殃了,他們要忍受你的囂張氣焰,卻又不敢出聲,因為你正在鋒頭上,可是慢慢的,他們會在工作上有意無意地抵製你,不與你合作,讓你碰釘子。你得到榮耀卻失去了人緣,這就未免有點太不值了。因此有了榮耀,要更謙卑;要不卑不亢不容易,但“卑”絕對勝過“亢”,就算“卑”得肉麻也沒有關係,別人看到你的謙卑,會說“他還滿客氣的嘛!”當然就不會找你麻煩,和你作對了。謙卑的要領很多,不過掌握以下兩點就差不多可以了:

①對人要更客氣,榮耀越高,頭要越低。

②別再提你的榮耀,再提就變成吹噓了,事實上,你的榮耀大家早已知道,何必再提呢?

該分肉就別吃獨食,這樣做是為了將別人對你的妒意降到最低,是為了不讓別人對你產生不安全感。如果你現在總是獨享榮耀的話,那麼總有一天你也會獨吞苦果。

不要顯得比他人聰明

一個年輕人進入了一個新單位後,發現同事大多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辦事經驗雖然比他多,但頭腦沒他靈活,對電腦等一些新事物的了解比他要差遠了。年輕人很高興,認為自己大展拳腳的機會到了。於是他開始在單位裏賣弄起自己的聰明來。“哎呀!電腦怎麼能這麼用呢!”“這個地方應該……”“這事你得聽我的,這方麵是我的強項!”“真是的,怎麼連這個都還沒弄好?”……辦公室裏隻見他一個人在指手畫腳、口沫橫飛。一開始,同事們真的很喜歡這個年輕人,有了問題也願意問他,但他的自以為是讓同事們漸漸地與他疏遠了,每個人都躲著他。在他發表一番議論後,同事投給他的不再是讚賞而是嫌惡的目光。對於這種情況,年輕人也很苦惱,不過他真不知道是哪裏做錯了。

這個年輕人不受歡迎的原因是什麼呢?他總是表現的聰明過人,總想讓自己壓過別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勢。他不知道自己的這種舉動其實是最拙劣的,自以為是的人總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逼得別人寸步不讓,其結果隻能是使自己受人排斥。

交際中,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說得對,做得對,因此如果你想受人歡迎,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就要懂得壓抑自己去迎合對方,千萬不要讓自己表現得比別人聰明。

如果你將你的想法說成是別人的創造,讓他產生一些優越感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法國一位哲學家說:“如果你想樹立一個敵人,那很好辦,你拚命地超越他,擠壓他就行了。但是,如果你想贏得些朋友,有個好人緣,那就必須得做出點小小的犧牲——那就是讓朋友超越你,走在你的前麵。”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當重要人物的感覺,一旦別人幫助他實現了或讓他體驗了這種感覺,他當然會對這個人感激不盡的。當別人超過我們,優於我們時,可以給他一種超越感。但是當我們淩駕於他們之上時,他們內心便感到憤憤不平,有的產生自卑,有的卻嫉恨在心。

一位專設計花樣草圖的推銷員尤金·威爾森的對象是服裝設計師和紡織品製造商。連續幾年,他幾乎每個月都去拜訪紐約一位著名的服裝設計師。“他從來不會拒絕我,每次接待我他都很熱情,”他說,“但是他也從來不買我推銷的那些圖紙。他總是很有禮貌地跟我談話,還很仔細地看我帶去的東西。可到了最後總是那句話:‘威爾森,我看我們是做不成這筆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