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種宣泄應該是合理的。遷怒於人,找“替罪羊”等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宣泄應是文明、高雅、富有人情味的交流。有人說:“一份快樂由兩個人分享會變成兩份快樂;一份痛苦由兩個人分擔就會減輕一般痛苦。”如果把自己的煩惱、痛苦埋藏在心裏,隻會加劇自己的苦惱,而如果把心中的憂愁、煩惱、痛苦、悲哀等向別人傾訴出來,即使他們無法替你解決,但是能得到大家的安慰,你的煩惱或痛苦也會得到緩解。對於男人來說,可能不會輕易將自己的煩惱、痛苦寫在臉上,也不太擅長向人傾訴。因此,作為妻子,應積極引導丈夫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宣泄出來。
3.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其原理是使大腦皮層產生一個新的興奮中心,通過相互誘導、抵消或衝淡原來的優勢興奮中心(即原來的不良情緒中心)。比如:當與人發生爭吵時,馬上離開這個環境,去打球或看電視;當悲傷、憂愁情緒發生時,先避開某種對象,不去想或遺忘掉,可以消憂解愁;在餘怒未消時,可以通過運動、娛樂、散步等活動,使緊張情緒鬆弛下來。總之,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可使情緒得到緩解。
在生活中,壓力無所不在,無論是誰,都應該多接觸些令人愉快、使人歡笑的事物,避免和忘卻一些不愉快的事,及時地、適當地通過情緒調節來緩解心理壓力,為它找個出口,避免它給精神帶來太重、太大的傷害。
學會讚美
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人人都需要讚美,每個人也都喜歡被讚美,這是人們的一種正常的心理需要,也是人的一種天性。曾經有人說:“讚美如藥”,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犯了錯誤,可以用讚美來“治療”他的心靈,修正他的錯誤。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如果一個人能經常聽到真誠的讚美,就會明白自身的價值,有助於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更能讓人感到愉悅和鼓舞,從而會對讚美者產生親切感。特別是夫妻雙方在對事物的看法、認識上有分歧時,適當的讚美會產生神奇的力量,不僅能化解矛盾,克服差異,更能促進理解,加強溝通。
首先,讚美對方要先學會尊重對方。我們都知道,人性中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永遠都渴望被認可、被人覺得自己重要,夫妻之間尤為如此。滿足對方這樣一種的渴求方法之一就是學會尊重對方。當對方感到被人尊重時,整個人就會變得友善而溫和,會非常樂意地去為你做任何事情,以此來回報你對他的尊重。
也許有人會說,“都是親密的夫妻了,都是一家人了,用得著那樣嗎?那不是顯得很生疏嗎?”殊不知,正是這樣的想法阻止了我們養成尊重對方的習慣。於是,我們不知道對對方說聲“謝謝”,在自己的情緒不好、心煩意亂的時候,隨便地向對方發脾氣,或者自己做錯事情時也不知道說聲“對不起”……大多數的夫妻關係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漸緊張起來的,感情日漸淡漠、疏離。因此,我們都不妨去親自試試,也許當你試過以後,就會發現其神奇的效果。久而久之,尊重對方就會成為你的習慣。學會尊重對方以後,你才能更好地學會讚美對方。
其次,我們還要用讚美代替指責和抱怨。一個人無論他多麼明理、智慧、高尚,也無論他是你的什麼人,無一例外地都會本能地對他人的指責、抱怨進行防衛、抵抗。因為,指責、抱怨是對他存在價值的否定,是對他自尊的傷害,他不太可能以積極的態度加以回報,即使是暫時的接受,或許也隻是表麵上的應付,小心他會“以牙還牙”。非但如此,指責、抱怨也不會使事情有任何的改觀。此外,批評、抱怨不僅僅是對對方的傷害,也是對自己的傷害。我們完全可以想一下,當我們對自己最親密的愛人進行過指責和抱怨後,自己的心情好受嗎?
其實,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在長期的相處過程中,磕磕碰碰都是在所難免的,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如果不是原則問題,大可不必太過計較。相反,你卻可以常常讚美他是多麼能幹,多麼優秀。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的存在、我們的辛苦努力、我們的智慧、我們的美德得不到他人的認可與讚美,尤其是得不到最親密的人的認可和讚美,生活該是多麼的黯然失色。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交際中,會下意識地讚美別人,向對方的示好,為什麼在家裏,在夫妻之間,卻要吝嗇那一句簡簡單單的讚美之辭呢?
當然了,讚美也是需要講究原則的:
第一,讚美要有根據。即讚美並非無中生有的東西,它需要有根有據,有板有眼,否則,就成了阿諛奉承。
第二,讚美要把握好“度”,要真誠自然。真誠的讚美往往沒有任何動機,它不是為了謀求從對方那裏得到什麼才讚美。卡耐基說:“如果我們隻圖從別人那裏獲得什麼,那我們就無法給人一些真誠的讚美,那也就無法真誠地給別人一些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