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也會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已經識破了對方的詭計,但還是擔心對方睜眼說瞎話,不承認,這就需要你挖一個陷阱,要讓對方心甘情願地跳進你的陷阱裏。
2.引蛇出洞
如何引蛇出洞?引蛇出洞策略的具體措施很多,大凡賣個破綻、誘敵深入、示敵以弱、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等,都屬於引蛇出洞的策略。這種策略在實際應用中十分奏效,一般用在找出為非作歹的人,引誘壞人進行活動使之暴露等。《紅樓夢》裏就有這樣的例子,賈瑞不自掂量,想勾搭王熙鳳。鳳姐內心惱怒,表麵故意迎合,約他深夜候於某處,再派賈蓉等前去懲戒。賈瑞從此一病不起。
在識人閱人之時,可以應用引蛇出洞這一招。你需要先盤算好對方的反應,事先設下一個套路,讓對方按照你的邏輯思維去辦事,最終達到你的目的。《左傳》名篇《鄭伯克段於鄢》描寫了這一策略的經典運用。鄭伯懷疑他的弟弟想取代他的位置,就想辦法探測他的弟弟是否有狼子野心。鄭伯就稍稍增加其弟弟的實力,故意慫恿他的野心。自己則表麵上裝作懦弱可欺,暗地裏厲兵秣馬、蓄勢待發。他的弟弟看到這種情況,起兵造反。鄭伯正好一舉撲滅,他不僅探出了他弟弟的野心,還名正言順地將其消滅。
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看看我們身邊有沒有“壞心眼”的人。如果你想知道他是不是斤斤計較的人,就可以拜托他幫你買東西或者一起共同分擔租房、買東西的錢,看他是不是會向你如實報價。若你發現他喜歡貪小便宜的話,以後最好不要和他有經濟上的糾葛,更不要共同創業。還有最簡捷的方式就是你可以用語言直接試探。你可以向他提起一些不擇手段的成功者,看他是不是對那些人眼中露出羨慕之色,津津樂道其手段果斷和殘忍。如果他是這樣的人,你可以初步判斷他是一個陰謀家。在必要時,他就會不顧及你們的友誼,一腳把你踩在腳下。
有這樣一個故事:
某人家裏來了客人,其父親叫他去附近小店買一瓶茅台酒。待酒買回之後,發現是假貨。父親將假酒揣在懷中,去了小店,讓店主拿過一瓶茅台酒來。父親持酒仔細審視並自語道:“唉,這年頭假茅台太多了,不知你這……”店主搶過話頭:“你放心,我這裏絕對全是真貨!”
父親仍歎道:“前幾天,我在市中心一家店鋪買了一瓶,店主還不是打包票說絕對不假,誰知一打開來——是一元錢半公斤的高粱酒!”店主道:“你去找他呀!”父親哭喪著臉說:“已經過了好幾天才開瓶發覺的,他還會認賬嗎?”店主惋惜道:“你當時發覺就好了,他敢不認賬!”父親認真請教:“要是當時發覺了,他還是不認賬咋辦?”店主指教說:“找工商局去呀!人贓俱獲,他能不怕嗎?”
父親見時機已到,向躲在一旁的兒子一招手,而後從懷中摸出那假酒來:“那好!請你看該咋辦吧?”店主一下傻了眼:“實在……對……對不起,對不起!我退款,我退款!”
這就是“引蛇出洞”之法。有時掌握了足以製服對手的有力證據,但卻因時機不成熟或環境不適宜而不便拋出。為了能夠拋出證據,必須采取一些措施,引誘對手進入自己所需的時機或環境之中,然後將其一舉擊潰。
3.拋磚引玉,多聽少說
鬼穀子說過,正如對事物的考察要經曆從今到古、從古回今的過程,對人的試探也要經過多次反複的考察,好比投石問路,不斷地收集對方的信息,觀察他的反應,特別是要誘導對方多多說話,讓他情不自禁地說出真情。也可以你先開口說幾句簡單的話,靜聽對方的反應。如果對方已進入角色,就隨時詰問他,讓他打開心扉。說話時最好能引述各種實例,給人以具體的形象,以刺激對方的發言欲望。
別人講話是處於動態,自己傾聽是處於靜態。以靜待動,以安待嘩,對方的氣勢莫不衰竭,對方的實情莫不透露。以無形的技巧釣有聲的語言,如果他所說又與事實相符,那麼其人的真情畢至。如果一個人對此道熟諳深察,那麼他就掌握了打開人心的鑰匙。
喬·庫爾曼是著名美國金牌壽險推銷員,是第一位連任三屆美國百萬圓桌俱樂部主席的推銷員。他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擅長拋磚引玉性地提問。如客戶說,“你們這個產品的價格太貴了”。他會說“為什麼這樣說呢?”“還有呢?”“然後呢?”“除此之外呢?”提問之後馬上閉嘴,然後讓客戶說。“客戶說得越多他越喜歡你”。這是每個銷售人都應該記住的名句。通常客戶一開始說出的理由不是真正的理由,拋磚引玉性提問的好處在於你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潛在信息,更加全麵地作出正確的判斷。通常當你說出“除此之外”的最後一個提問之後,客戶都會沉思一會兒,謹慎地思考之後,說出他為什麼要拒絕或購買的真正原因。
在社交活動中,想要掌握主動權,就要學會拋磚引玉、投石問路,這樣才能盡可能多地了解對方的情況,了解他的最小極限值是什麼,並對其需要做出相應的回答,也隻有這樣才不會使自己處於劣勢。
在商業談判中,當對對方的商業習慣或真實意圖不大了解時,通過巧妙地向對方提大量問題,並引導對方做出全麵的正麵回答,然後得到一些不易獲得的資料。關鍵的地方在於:不陳述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多說,從而來摸索、了解對方的意圖以及某些實際情況。
有位做服裝生意的個體戶,當他預測到某一新款式的西裝將有很大的銷售前景時,便決定購進400件。因此,他便展開了與賣主談判的較量。為了了解從賣主處批發這批服裝的極限價,也就是服裝的最低價格。他要求賣主分別對購買40件、400件、4000件乃至4萬件報價。賣主把價單送來後,眼光敏銳的他立即從中獲得了許多有用的信息。由於賣主一般不願失去此次賣出 400 件乃至多十倍百倍的大筆生意,因而在報價中它的價格會作相應的下降。
從這種下降趨勢之中,他十分容易地就了解到西服的最低價(最小極限值)。在這種知己知彼的情況下,這位個體戶以最合理的價格做成了這筆西裝交易。
但是,常拿“釣人之網”套人語言,對方終究會發現自己的上當而不再應答,這時,就要以誠摯的語言感動他,作為對他袒露心跡的報答。如果對方的感情隨之而動,就加緊引導和控製。自己不斷地追問,對方不斷地應答,言語具體又能推理,那麼大事可定。如此反複,一切事情都可遊說。高明的人以此誘導無論是智者還是愚者,都能得到真情實事。
那麼。該怎麼拋出我們的“磚”呢?什麼樣的磚才能引來玉呢?
當你與一位剛剛認識或不知底細的人交談時,避免冷場的最佳方法是不停地變換話題,你可以用提出一些問題的方法進行“試探”。一個話題談不下去時,就換到另一個話題,你也可以接過話頭,談談你最近讀過的一篇有趣的文章,或說說你剛剛看過的一部精彩的電影,也可以描述一件你正在做的事情或者正在思考的問題。如果談話出現短暫停頓,不要著急,不必無話找話談,沉默片刻也無妨。談話是交流,可以涓涓細流,不必像賽跑那樣拚命地衝到終點。
很多時候,一句恰到好處的提問就夠了,而許多難忘的談話也都是由一個問題開始的。
在一個談論自己成功之道的宴會上,眾多成功的企業家無暇出席。小王的老板由於有重要事情要辦,便讓公司職位最高的小王代表自己來參加這次宴會。小王本打算露露臉過去就行了,可是,來到晚宴現場,發現全場隻有六桌,自己還被拉到主桌,坐在小王旁邊的是一個大富翁。當晚,小王覺得很難熬。可是,他隻說了一句話,那位富翁整晚就滔滔不絕。
小王隻是問:“早就聽說您公司的大名了,請教您的生意是怎樣成功的?”於是,那位大富翁便滔滔不絕地講起他從年輕到今天的奮鬥過程。
由此看來,提問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不必配合不同的環境去找不同的話題,隻要你記住“請教”這兩個字,就可以馬上讓對方打開話匣子。
另外,在提問的時候,可以把對方下意識的動作當成打開沉默的話題,這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假如對方隻是一味抽煙,你發現他熄火柴時有某種習慣,就立刻問他:“你熄火柴的動作很有趣,輕輕一彈就熄了。”看到對方的咖啡裏加兩勺半的砂糖,你也可發問:“對不起,為什麼你非要放兩勺半砂糖不可……”通常麵對這類問話,人們都會熱心地回答,說不定還會喚起對方滔滔不絕的回憶呢。對較內向、看來羞怯的人,不妨多發問,幫助他把話題延續下去。
4.投其所好觀察人
了解一個人,從側麵觀察是很好的方法。除了前麵教你的識人之術,你還可以看看他交往的朋友,借以了解他的為人。如果他的朋友都是正直的、善良的,那這個人也不會壞到哪裏去的。如果這個人交往的都是白領、老板等,那這個人的經濟實力也不會差的。
大致了解了一個人之後,你就要順著對方的心意,做到投其所好,真誠地讚美對方的長處,使對方心情愉悅,拉近雙方的距離,消除隔閡,然後再一步步地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這樣,就會用話語巧妙地引領對方一層層地聽清你要說的話,對方也會心甘情願答應你的請求。
比如,一個人給你看了他小孩的相片,那麼一定要誇小孩。如果你無聲地放回去,別人一定會不高興。一個人升官了,第二天見到他,一定要用大官的稱呼去叫他,用大官的職權去恭維他,以及壓低自己同別人做比較,扮演一個捧人的角色;記住對方特別的日子,或是特別的事情,在關鍵的時候提出來,給對方以驚喜,了解別人的興趣與愛好……這樣,你在求人辦事時,才不會遭到拒絕。
在交際過程中,能否抓住對方的軟肋,是很重要的。一旦你知道了對方的底線,再以正確的方法進行處理,那麼勝算肯定是在你這邊的。
於華在一家公司工作三年了,在公司他以出色的應變能力得到了上司的賞識。一次,公司派他作為談判代表與一家外企談判一筆電子產品的合作合同。談判進行得非常艱苦,在技術授權和資金方麵雙方存在很大的分歧。在預定的談判期限的最後一天,於華認為自己所做的已經達到了雙贏的目的,但是,外企的談判人員得寸進尺,一再地用自己的技術優勢給於華一方施加壓力。
這時候的於華清楚對方並不是不滿意自己先前開出的條件,而是在爭取更多的利益,自己絕不能再給對方機會了。所以,於華淡定地對對方的談判代表說:“我們的誠意已經給貴公司看到了,如果貴公司覺得這筆生意不合適的話,可以尋找另外的合作夥伴。至於新的合作夥伴能不能作出我們這樣的承諾,我想大家都應該很清楚了。”對方的談判代表仍然想給於華一個下馬威:“那好,於先生,既然這樣,我們也不必多談了,我們先離開了。”
於華始終麵帶微笑,沒有露出半點異色,外資談判代表將要拉門離開的時候,發現於華沒有挽留的意思,卻又轉身回來,緩和了語氣:“於先生。我想我們還是應該再談談。畢竟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合作了。”結果可想而知,於華已經看到了對方的底線,所以以不變應萬變,為公司爭得了一筆大生意。
關鍵時刻,一定要冷靜地分析對方的思想,而淡定往往會成為你勝出的關鍵。所以麵對強大的對手,自己一定要穩住,不能讓對方識破自己的底線,這樣才能掌握主動權。
5.以退為進
精明的談判者都會不擇手段地揣摩對方的真實意圖,摸清了底牌,就掌握了談判的主動權,這時再以什麼方式取勝,便是技術問題了。暫時離開談判桌,也就是說,以退要挾達到進的目的,就是常用的一種。
有一年,在比利時某畫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美國畫商看中了印度人帶來的三幅畫,標價為250美元。畫商不願出此價格,於是便展開了一場唇槍舌劍的爭論,誰也不肯退縮。談判進入了僵局。那位印度人惱火了,怒氣衝衝地當著美國人的麵把其中一幅畫燒了,美國人看到這麼好的畫燒了,當然感到十分可惜。他問印度人剩下的兩幅畫願賣多少錢,回答還是250美元。美國畫商見毫不鬆口,又拒絕了這個價格,這位印度人把心一橫,又燒掉了其中一幅畫。美國畫商隻好乞求他千萬別再燒最後這一幅畫了。當他再次詢問這位印度人願賣多少錢時,賣者說道:“最後一幅畫能與三幅畫是一樣的價錢嗎?”最後,這位印度人手中的最後一幅畫竟然以600美元的價格成功拍板成交。
當時,其他畫的價格都在100美元到150美元之間。而印度人這幅畫價卻能賣到如此之高,其中的原因何在?首先,他燒掉兩幅畫以吸引那位美國人,便是采用了“以退為進”的戰略,因為他“有恃無恐”,知道自己出售的三幅畫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燒掉了兩幅,剩下了最後一幅畫,正應了“物以稀為貴”。同時,印度人還了解到這個美國人喜歡收藏古董名畫,隻要他愛上這幅畫,就絕對不會輕易放棄,寧肯出高價也一定要買走珍藏。聰明的印度人施展這招果然很靈,一筆成功的生意唾手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