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你是否隻做了上司吩咐你做的事(2)(2 / 3)

有一次,老板安排她為客戶做一個設計方案,時間隻有三天。

接到任務後,小趙看完現場,就開始工作了。三天時間裏,她都在一種異常興奮的狀態下度過。她食不甘味,寢不安枕,滿腦子都想著如何把這個方案做好。她到處查資料,虛心向別人請教。三天後,她把設計方案交給了老板,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因工作認真,現在小趙已是公司裏的紅人了。老板不但提升了她,還把她的薪水翻了三倍。

後來,老板告訴她:“我知道給你的時間很緊張,但我們必須盡快把設計方案做出來。如果當初你因此推掉這個工作,我可能會把你辭掉。你表現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賞你這樣工作認真的人!”

任何一個老板都希望自己能擁有更多優秀的員工,而很少有老板能忍受那些表現平平卻自以為是的員工。在工作中,老板根據員工在平時工作中的表現決定給誰升職或者加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因此,如果你想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斷升值,首先要放棄的是“拿多少錢,做多少事”的想法。這個道理很簡單,你覺得自己隻拿了一千塊錢的工資,便隻做一千塊錢的事,反過來,你的老板則會因你隻是在做著一千塊的事,而隻給一千塊錢的工資。促成這種平庸“交易”的最大原因,便是你沒有給你的老板為你加薪和升職的理由,但你若拿一千塊的錢,做了一萬塊錢的事,那情況自然會有很大的不同。

彼得現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以前他隻是一個普通的推銷員。

他奮起的動因是他在一本書上看到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擁有超出自己想像10倍以上的力量。在這句話的激勵之下,他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態度,發現自己錯過了許多可以和顧客成交的機會。於是,他製定了嚴格的行動計劃,並付諸每一天的工作當中。兩個月後,他回過頭看看自己的進展,發現業績已經增加了兩倍。

數年以後,他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在更大的舞台上檢驗著這句話。

每個人的潛力都是無窮的,如果你現在仍覺得自己表現平平,你的潛力一定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如果你滿足自己在工作中尚可的表現,你也隻能落入平庸者之列。事實上,麵對激烈的競爭,即使甘於平庸,也不一定能獲取平庸所需的安逸。

很久很久之前,一位地主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他把下人們叫到一起並把財產委托他們保管。依據他們每個人的能力,他給了第一個下人十兩銀子,第二個下人五兩銀子,第三個下人二兩銀子。拿到十兩銀子的下人把它用於經商並且賺到了十兩銀子。同樣,拿到五兩銀子的下人也賺到了五兩銀子。但是拿到二兩銀子的下人卻把它埋在了土裏。

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的主人回來與他們結算。拿到十兩銀子的下人帶著另外十兩銀子來了。主人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很多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獎賞吧。”

同樣,拿到五兩銀子的下人帶著他另外的五兩銀子來了。主人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一些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很多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獎賞吧。”

最後拿到二兩銀子的下人來了,他說:“主人,我知道你想成為一個強人,收獲沒有播種的土地,收割沒有撒種的土地。我很害怕,於是把錢埋在了地下。”主人回答道:“又懶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獲沒有播種的土地,收割沒有撒種的土地,那麼你就應該把錢存到銀行家那裏,以便我回來時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然後再把它給有十兩銀子的人。我要給那些已經擁有很多的人,使他們變得更富有:而對於那些一無所有的人,甚至他們有的也會被剝奪。”

這個下人原以為自己會得到主人的讚賞,因為他沒丟失主人給的那二兩銀子。在他看來,雖然沒有使金錢增值,但也沒丟失,就算是完成主人交待的任務了。然而他的主人卻不這麼認為。他不想讓自己的下人隻會沒有出息地按要求行事,而是希望他們能主動些,變得更傑出些。

滿足自己的尚可表現,是你通向卓越的最大障礙。事物永遠沒有“夠好”的時候,隻有把它“做到最好”才能真正成功。無論客戶、上司還是老板,真正存心挑剔你的時候並不多,他們提出的要求,大多迫於某種正當的需要。上司怕工作質量影響業績,老板則更是迫於市場的巨大壓力而鼓勵員工不斷上進。他們因為無法對市場說:“我已經做得夠好的了!”,因此也希望你不要對他們說:“我已經做得夠好的了。”市場是無情的,你有時可能隻比競爭對手稍遜一點點,就會被淘汰出局。

當你在工作中積極進取,把尚可的工作成績當成前進的基石,不斷提高自己,你的一切都會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