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叛逆和尚(1 / 3)

卜了行在第一時間出了長安城。在身陷重圍時,他以為他已經沒有機會了,被秦瓊追殺時他以為自己的生命到此為止了,直到自己拿到懷裏的東西。一張狀紙,寫有現今皇太子(剛上任)李世民如何陰謀殺兄逼父,以獲得統治國家權力的全部事實,以及李世民和所有骨幹參與者的親筆簽名和畫押。

簡直就是自己挖坑自己跳啊!

聰明的卜了行知道自己是沒有李世民聰明的,所以一定要在李世民沒反應過來之前逃出關中。

然而,卜了行來到潼關不遠處的驛站就看到了自己的畫像。李世民的反應是很快的。

不出潼關不到中原,這樣的話卜了行自己的計劃是沒有辦法實現的。現在卜了行有兩個選擇,一是往南入蜀地,找個山洞躲起來,二是強行突出潼關。

卜了行同誌是有打算的,他的打算是要整死李世民。

當年明明說好放我父親,你李家人背信棄義,殺我父親,竊我家園,此仇不共戴天!

但是,卜了行也明白,要他懷裏的東西發揮威力也是要條件的。在那個沒有電視的年代他不可能迅速得將這件事情擴散出去,也不可能搞個展覽讓大夥來看,要成聲勢必須先借助聲勢。去巴蜀是萬萬不能的,那地方不知道多少裏才能見到一個人;留在關中也是不明智的,玄武門事變太子失敗,李世民定會首先控製關中;能達到卜了行要求的,隻有洛陽和山東一帶的中原地帶。首先這裏人口眾多,利於傳播,其次這裏多是原*的人,李世民控製力度較弱。

欲取中原,必出潼關。這點他和李世民都清楚,可是,李世民快了一步。

朝廷給潼關守將的公文是要他捉拿亂黨,說此人作惡多端,多年隱藏於建成太子府中,曾想謀害皇上(李淵),為防有同謀,要務必生擒。

這就是李世民的厲害,抓卜了行,說是他有案底,有動機,無論什麼罪都與自己無關,與玄武門無關。這就是對下好交代,也利於他接下來的安撫工作,對上,也就是他自己,也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潼關守將接到命令,幹起活來比什麼都來勁。在這個節骨眼上,不把自己的臉蛋有多紅抹多紅的才有病呢,外一有人說一句什麼心係前太子之類的話,一家老小全都得嗝屁。

因此,出關的人是一遍遍查,一點點看。無奈是再細的漁網它也有眼,這點陣勢在年紀輕輕的卜了行眼裏還不算什麼,當夜他就弄了一個小兵的身份,逃出關去了。

2天後被扒光的士兵屍體被找到,潼關守將心慌慌。報到秦瓊手裏,秦瓊看了心涼涼;李世民聽了彙報後,有點抓瞎。

逃入這麼開闊的中原地帶,怎麼找?

秦瓊撲通一聲跪下來,說自己失職,自己去找,找不到就不回來,自己找不到死了兒子找,兒子找不到死了孫子找。

李世民說這事不怪他,秦瓊不肯,執意要去,李世民強他不過隻好讓他去。走時一再囑咐他不能大肆聲張,要不經意地找。

找是一定要找到的,但是李世民也做好了自己的醜事被傳播的可能性,他決定第一要賴。第二要騙,第三要毀滅證據。但是證據在別人手上,要毀滅總要自己先拿到的。秦瓊找不方便,派誰去找呢?這時,他忽然間想起一個人來。

當年李世民與王世充和竇建德聯軍對戰,曾經因為查看場地被擒,是當時洛陽附近的少林寺和尚救了他。他在事後曾經奏請李淵封賞救他的少林和尚,李淵本來親信道教,但這事不賞不好,就封了為首的一個和尚將軍的頭銜,並且賜下千畝良田。

這個偶然的事件卻引起了一個人的不爽,而這個人為李氏父子太原起兵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淵曾說他李氏一族是李耳的後代。先不說他隴西李氏的鮮卑族血統,先說說李耳是誰?婦孺皆知,老子也!老子是誰?童叟皆聞,太上老君是也!給李淵父子加上神棍名號,並且加以宣傳的,李淳風是也!

李淳風,大唐上國柱,天朝國師,公爵頭銜,李淵封的,大家都是老子的孫子,有福同享嘛。

武德九年七月,李淳風來到了少室山下的少林寺。

少林掃大門的和尚大老遠的就看見一個身材魁梧,樣貌十分俊俏的三十歲左右的道人帶著一個小道士走過來。

在唐初,佛道儒之爭還十分激烈,誰都維護自己的學說是正統。道士進寺門還是很稀奇的。

掃地的迎客僧看見道士來到跟前,這才確定他是來少林寺。

李淳風手擺拂塵,行禮道:“貧道黃冠子,求見少林主持。”

迎客僧慌忙還禮道:“居士稍等,小僧這就通報。”他並不知道,眼前這位道士是做了官的道士,而且還是相當紅的官。

迎客僧去了片刻就引來了一大群和尚,為首的是四個大和尚,隻見其中一個身披彩紋袈裟的,大約四十左右的和尚行禮道:“弊寺不知黃冠真人駕臨,有失遠迎,還望真人恕罪。”

李淳風笑道:“曇宗將軍,多年不見了,蒼老了許多,現下可好。”

身穿彩紋袈裟者,正是當年親身背出李世民的曇宗和尚。

曇宗顯然是知道李淳風的身份的,當下又寒暄了幾句,便將李淳風師徒引入寺內。

招待李淳風的是最高規格的方丈客房,這裏是方丈專用的會客廳。

一行人進門後,一起盤膝坐下。李淳風坐在右邊上手坐,他徒弟立於身後。少林方麵是全部坐在左邊,依次是智勝、曇宗、智取、智望。主座沒人坐,因為李淳風官位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