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1 / 2)

六層的老式住宅樓多是這種一層四戶的形式,兩兩相鄰,中間以樓梯分開。我們敲響了陳玉鄰居的家門,開門的是一個頭發花白,皺紋橫生的老奶奶,她抿著嘴,眯著眼問我們:“你們,找誰啊!”

“老奶奶,我們想找陳玉,但她的家裏似乎沒有人,不知道您是否清楚她的去向?”

老奶奶點點頭:“哦!找小玉呀!她平時都在家裏待著的,可能是去買菜啦!”我注意到老奶奶的牙口不太好,前麵的門牙都掉光了。

“老人家牙口不太好呀!”

“唉!老了老了,老掉牙了。哎呀!還有警察同誌呀!快進來坐坐。”沒想到我們到是沾了片警小王的光,老人家對警察有一種格外的熱情。

“那我們就叨擾了。”

隨著老人將門栓打開,我們陸續走進了這個六十多平的房子裏。家裏這有老人一人,客廳的正中央放著一張遺像,下麵還擺放了一個小香爐和兩盤水果,遺像上的人看起來很年輕,不過卻穿著著老式軍裝,也許他參過軍,我想這應該是老人愛人的遺像。

客廳右邊的牆上掛著一台四十二寸的液晶電視,感覺上與整個房間格格不入,而電視布上如有如無的灰塵更讓我懷疑老人是不是根本沒有看過這台電視,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兒女置辦了些像樣的家具還是頗具孝心的,如果能時常來陪陪老人,在餐桌上填上幾雙碗筷就更好了。

我們坐到了電視對麵的高背沙發上,那也算是老物件了,但看起來卻和新的一樣,隻能說老人對它的維護十分細心,就像屋裏的其他老式的家具一樣,他們的樣式真的隻在我爺爺那見到過,並且隨著我爺爺一起去了

老人顫巍巍給我們拿出了四個杯子,然後坐在另一把單獨的高背沙發上,它正對著那張遺像,也是我們刻意空置出來的原因:“寒舍簡陋,委屈了。”

“哪裏,能來到抗美援朝的英雄家中也是我們的榮幸。”瀾山也是敢說,不知道他是從哪裏看出人家參加了抗美援朝的。

但看到老人驚訝的表情,我就知道瀾山再次說對了,佝僂的身子向前微微探出:“你是怎麼知道的?”

瀾山微微欠身:“家中也有參過軍的老人,所以對軍製多少有些了解。先生遺像所穿著的軍服真正是誌願軍的新軍服,而他胸前的三等勳章也是戰役後特別頒發的,不難判別先生是一位在朝鮮戰場上奮勇殺敵的英雄。”瀾山說家中有人參過軍我並不知道是否屬實,但他對軍製的了解確實實打實的硬知識。而抗美援朝發生在1950年,那豈不是說這位老奶奶已經有八十歲的高齡了。

瀾山的話似乎勾起了老人的回憶:“唉!他呀,人民的英雄還算不上,不過的的確確是我們家的大英雄,自從知道了他被調往朝鮮戰場,我是每天擔驚受怕,晚上做夢都是嚇醒的。那時候孩子們都還小,要是他出了什麼事情我都不知道我還有沒有信心活下去,還好老天爺保佑。我們家的日子也算一天天變好嘍!”

“您一個人生活不寂寞嗎?看著您的家庭情況也不差。”

“兒孫自有兒孫福,我一個老婆子就不跟他們摻和了,這裏是他走的最後一站,我就想在這守著,兒孫們也算孝順,經常帶著東西來看看我。有的吃不了,就接濟接濟小玉,一個人過了幾十年了,挺苦的。”

“那您對陳玉了解嗎?”

“了解,怎麼不了解。這孩子是我從小看著長大的,我也算得上她半個母親了。”嗯,我們選擇還真不錯,這位老奶奶所了解的信息一定不少。

“那跟我們說說她吧!我聽說她的精神有些問題。”

老人喝了一口水,將杯子抱在懷裏:“唉!原本好好的一個姑娘,造孽呀!陳玉這孩子小時候就喜歡來我家找他的哥哥姐姐玩,我那幾個孩子都叫她小機靈。可天有不測紛紜,上初中的時候,她的父母從工地摔傷了,因為沒錢治病,每過倆月就都走了,留下她一個小小的女孩可怎麼生活,我們附近的老鄰居就擔起了照顧她的工作,畢業以後,她沒有繼續考學,說想出去打工,養活自己。別看她一直受著我們一幫老鄰居的幫助,可她的心裏總是有一股倔勁,我們就想辦法把她送進了一家麵粉廠。開始兩年也挺好,她肯努力,掙的錢也夠養活自己還能有些富裕,可後來麵粉廠不景氣,慢慢的也沒法幹了,她就尋思著用自己攢的小錢幹個小生意,那時候我們叫下海,可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姑娘有什麼心眼呢?很快前就被騙光了,可她不服輸,自己鎮上自己找了個工作繼續打工,想再幹出一番事業,不過這次卻遇到了她人生中最糟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