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立場決定一切
黃昏,一個富人墜樓自殺,因為他買的股票暴跌了一半,而就在他樓下有對賣燒餅的夫婦,卻因為今天的燒餅多賣了10元錢而欣喜不已。
其實,富人沒必要自殺,看熱鬧的窮人說,他的錢已經不少了,就算虧了,剩下的都還夠我們用一輩子。
晚上,電視報道了這次事件,還請了一個經濟學家點評:“這個嘛,怎麼說呢?我還是隻能說說個人的觀點。經濟學嘛,是一門科學,但有些時候又不僅僅是一門科學。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麵性,關鍵要看站在什麼立場去看。我們現在是一個利益多元化的社會,作為群體的經濟學家,必然分化為不同利益階層的代言人。有人為資本說話,有人為窮人呐喊,隻要不違背客觀事實,不違背作為一個經濟學家的基本良心,都是可以暢所欲言的。”
女主持人有點疑惑,問道:“良心是個軟指標,我們又如何能夠保證每個經濟學家都有基本的良心?”
經濟學家說:“既然承認經濟學家是不同利益階層的代言人,那良心問題就不單是經濟學家個人的問題了,而成了不同利益階層之間的事。既然社會是由窮人和富人共同組成,那麼富人的成就和貢獻就不能抹殺,窮人的苦難和權利也不能漠視,兩者自然會找到平衡點。我們要相信,上帝是公平的,他自有平衡的辦法。你看我說得對不對?”
經濟學家把頭轉向旁邊的女主持人,女主持人習慣性地笑著,點頭如搗蒜。
98.跑步進入中產階級
一個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可能絕對平均,總存在著貧富兩極,而在這兩極之間一定有一個中間地帶,那就是中產階級。這是必然,也是必須。中產階級是兩極之間的平穩地帶,沒有中產階級的調節和平衡,兩極之間的衝突就會因為彼此的巨大落差和直接碰撞而變得更加激烈。有一個穩定而龐大的中產階級,社會就有了一個穩定而龐大的經濟基礎,由此而有了穩定的上層建築。
然而遺憾的是,我們還沒有這樣一個穩定而龐大的中產階級。中國新興的中產階層,包括所謂的白領,他們的數量確實是在增加,而且增速很快,但相對於龐大的貧困人口,還是遠遠不夠的。
而且這部分人的分布也非常狹窄。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中等收入者已經在形成階層,因為這些城市的金融、電信、高科技等行業發達,外國資本也相對集中,白領的生存就有了很好的土壤。但是幾個大城市不能代表整個中國的情況,在廣大的中小城市,5000元以上月薪還是鳳毛麟角的,10萬元年薪就是炒作題材了。
中國的中產階級正在形成,這無論對窮人還是富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富人可以期待少一點危如累卵的感覺,窮人則有了更加現實的目標,大家都可以心平氣和一些。不管怎麼說,當經濟學家正在研究中產階級對整個經濟的影響力時,窮人最需要做的就是瞄準機會跑步進入中產階級。
99.保持克製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