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會變不認識為認識,能廣交天下朋友,能拓寬你的交友範圍。說話,其實是一項成功技能。實際上,不僅要多說話,善於和不認識的人閑談,多結交朋友,而且要說對的話,在適當的時候說適當的話。言語表達的高明與否,你能否揣測對方的心意,說到他的心裏去,對你是否能取得成功更加重要。
漢高祖劉邦殺死項羽,平定天下之後,開始論功行賞。群臣在這個時候,彼此爭功,吵了一年多都無法確定。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就封蕭何為侯,封地也給的最多,但群臣卻心中不服。在封賞勉強確定之後,對席位的高低又起爭議,許多人說:“平陽侯曹參多次身受重傷,而且攻城掠地,功勞最多,他應排第一。”劉邦這時因為在封賞時已經委屈了一些功臣,多封了蕭何,所以在席位上也不好再堅持,但心中還是想將蕭何排在首位。
這時候,關內侯鄂君揣摩出劉邦的意圖,就不顧眾大臣反對,挺身上前說道:“群臣的評議都錯了!曹參雖有攻城掠地的功勞,但也隻是一時之功。皇上與楚霸王對抗五年,時常丟掉部隊,四處逃避。那時蕭何卻常常從關中派兵填補戰線漏洞。並且,楚、漢在滎陽對抗了好幾年,軍中缺糧草,都是蕭何轉運糧食補給關中,糧餉才不致匱乏。再說皇上有好幾次逃到山東,也全是靠蕭何保全關中,才能接濟皇上。這才是萬世之功啊!為什麼你們認為一時之功高過萬世之功呢?要論功行賞,理應蕭何第一,曹參其次。”
劉邦聽了,自然是滿心歡喜,連忙說:“好,好!”於是下令蕭何排在第一。
其實,劉邦本人是個大老粗,在分封諸侯的時候,將一些從前跟他出生入死、身經百戰的功臣比喻為“功狗”;而將發號施令、出謀劃策的蕭何比喻為“功人”,所以蕭何的封賞最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劉邦最寵幸蕭何,因此在安排入朝的席位上,他雖然表麵上不再堅持蕭何第一,但鄂君則能揣摩出他的心意,於是順水推舟,說了一番“入情入理”,又說到劉邦心窩裏的話,劉邦自然高興。鄂君因此而被改封為“安平侯”,封地也因此比原來多了近一倍。鄂君在關鍵時刻說的幾句適當的話,使他一生享盡榮華富貴。
“說話”,是一個人待人處世中所必須使用的交流工具。從早晨睜開眼睛起,一天的每一件事,都很難說不需要用語言來推動。所以,利用好你的舌頭,做個能說會道的人,你才能在交際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記住: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會影響你的成功。
智慧之源
溝通無處不在,在我們的生活中,說話的適時適當往往能為我們多爭取到一個朋友,多打開一扇成功之門。人與人的溝通,是從交談開始。會說話,你就能更好地和人溝通,你就能有通天徹地的本領。
溝通的最高境界是傾聽
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有時比能言善辯更重要。它是溝通的基礎,也是溝通技巧的高級技巧。學會傾聽,也是成功者或偉人所必備的素質。
俯仰五千年來我們國家曆朝曆代的明君聖主無一不是虛懷納諫,傾聽屬下和人民聲音的。傾聽,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做出決策,可以讓你與別人靠得更近,與成功靠得更近。
曾經有個小國的使者到中國來,向皇帝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小金人,金碧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個小國的使者不厚道,同時又向皇帝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